第2课 古代印度社会 课件(13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印度社会 课件(13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9 14:47:14

文档简介

古代印度社会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这两部分均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典型。作为人类四大古文明之一,本课是第一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接了上一课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又为下一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因此本部分内容应重点把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呈现泰姬陵、印度舞蹈、服装、街上踱步的牛、恒河沐浴的教徒以及印度美丽的风光等图片。教师: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
学生:这是印度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谈谈对印度的了解。
【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二、新课讲课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 古代印度作为一个地理概念,相当于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国。印度河和恒河是这里的两条最大的河流。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 大约在4000多年前,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哈拉帕文明,它是古代世界面积最广的青铜文明之一。公元前18世纪,哈拉帕文明神秘消失,至今原因不明。目前,哈拉帕地区已发掘出200多处城市遗址。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对新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问题思考: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理解印度的种姓制度,并通过比较不同等级的差异,理解种姓制度的本质。
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
提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佛教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2.教师提问:佛教现在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拥有众多的信徒。那么大家知道佛教是如何从印度传播到世界范围内,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向南向东传入今天的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向西北传人中亚,经中亚传人中国、朝鲜、日本等地。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3.拓展延伸:佛家一传入中国便得到广泛传播。皇帝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
提示: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学会思考问题。并了解印度的早期佛教,佛教的教义及其发展的过程。
三、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教学反思
通过对印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有时根据特定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体验、共同感受,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
课件13张PPT。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作为一个地理概念,相当于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国。印度河和恒河是这里的两条最大的河流大约在4000多年前,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哈拉帕文明
它是古代世界面积最广的青铜文明之一。
公元前18世纪,哈拉帕文明神秘消失,至今原因不明。
目前,哈拉帕地区已发掘出200多处城市遗址。哈拉帕文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侵入印度。
约公元前七世纪,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雅利安人自主学习
1. 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2. 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3.问题思考: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森严的种姓制度含义: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
目的: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影响: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森严的种姓制度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印度佛教印度佛教的传播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向南向东传入今天的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向西北传人中亚,经中亚传人中国、朝鲜、日本等地。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佛教在中国为什么佛教能在中国广泛传播?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练一练1.(2013海南12)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
A.世袭制B.分封制C.种姓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2.(2013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8)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B.刹帝利C.首陀罗D.婆罗门
3.(2013湖南湘潭11)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B.阿拉伯数字C.佛教D.《天方夜谭》
CAD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