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 (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9.2 主 备 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9.3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 题 ?3 古诗两首 课 型 新授
课时分配 ?2 第 1 课时 上课时间
项 目 内 容
教?学?目?标 知 识能 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 程方 法 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 感态 度价值观 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教??学???环???节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多样作业,表现美。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四、拓展创新,放眼航程:1、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2、用钢笔描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望洞庭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后?反?思 ?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我没有单一地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是将画面和朗读结合在一起,边看图边说说画面的景色,相信学生在感受景色之后再通过朗读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观察中我引导学生按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的顺序说说图意。在观察和说话中相机提问: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镜”呢?然后,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把一望无际的洞庭湖想象成“白银盘”,把君山想象成“清螺”,来进一步体会,这样,诗中美好的意境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交流过程中适时出示了一些描写月亮和湖水湖面的词语,同学们受到了启发,也说出了一些平时积累的
(四)年级(上)册 (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9.2 主 备 人 主 备 人 所在单位 学
复备时间 9.3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学
课 题 ?3 古诗两首 课 型 新授
课时分配 ?2 第 2 课时 上课时间
项 目 内 容
教?学?目?标 知 识能 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过 程方 法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背诵古诗。
情 感态 度价值观 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修改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1、李白是古代诗人的杰出代表,是古代诗歌的一座高峰,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为后人留下近1000首诗。那个同学能为大家背一背自己积累的有关李白的诗。 2、在这些诗当中有没有和月亮有关的诗句呢?引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李白的《峨嵋山月 3、在我们学过的诗词当中你还记得哪些和月亮有关的诗句呢?
?教??学???环???节 ?歌》,读题,理解题意。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自读古诗,找一找韵脚。 “秋、流、洲”三个字押韵,练习读出诗的韵味。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过渡:要想真正读出这首诗的韵味,还弄明诗的意思和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情感。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1、题目叫作“峨嵋山月歌”,诗中哪几句是写了峨嵋山月? 2、理解一、二句。 (1)这句诗你能读懂吗,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理解“秋” (3)“影入平羌”是什么影?“江水流”有哪些东西在江中流动了? (4)站在船头望着空中那半轮明月,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3、理解三、四句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对于这句诗你有疑问吗? (1)“夜发”在古代那种条件下是很不安全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夜发”呢? (2)夜发时一路上心情又如何? (3)可是赶了一路明月,却“思君不见”诗人心情又如何?你觉得李白“下渝洲”时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走的? (4)三四两句怎么来读了? 4、重点词语、诗句意思: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6、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 出示插图,看懂图意。(2) 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四、拓展创新,放眼航程:1、指导书写生字(1)出示生字:(2)重点指导:眉:上边不是“尸”。 君第二笔横要出头,写得长一些。 (3)学生描红,临写。(4)展示、欣赏。 1、自己读一读诗,注意读准生字。 2、指读古诗,划分节奏。 4、自读古诗,找一找古诗中的地名。用横线标示出来。 (5)练习朗读。 5、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 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2、背诵古诗,默写生字。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课?后?反?思 ?学生在学习时,我提醒孩子要边看图边讨论,先攻破字词的意思,再把整句诗连起来解释,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失为在古诗教学中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容易掌握字词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虽然孩子还是没有办法完整的、清楚的、流利的说出诗句的意思,但是我觉得他们能有自己去理解诗句的意思就好!学生刚上四年级,课上总是不放心,怕学生不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分析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