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小狗包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款(kuǎn)待 堕(zhuì)入 租赁 纤巧可爱
B.呻(shēn)唤 作揖(yī) 虫蛀 一场浩劫
C.吠(fèi)叫 解剖(pāo) 拍摄 逆来顺受
D.叱(chì)骂 熬(áo)煎 歉意 绿草如荫
答案 B
解析 A项,“堕”读duò;C项,“剖”读pōu;D项,“绿草如荫”应该为“绿草如茵”。
2.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 ,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 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 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 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A.干干净净 并 训练 简化
B.干干净净 叉 调教 舍弃
C.清清爽爽 并 调教 舍弃
D.清清爽爽 叉 训练 简化
答案 A
解析 清清爽爽:整洁干净。干干净净:干净。用来形容小狗,用“干干净净”更好,排除C、D。因为是狗作揖的动作,所以用“并”更合适,排除B,选择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蒙到河南卫视综艺节目《成语英雄》第二季做客,老先生在节目中咂摸成语里的人生百态,显得意犹未尽。
B.这种治疗哮喘的新药疗效显著,但是副作用也较大,人吃了之后,手就会情不自禁地发抖。
C.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心猿意马,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D.包弟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点头哈腰,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
答案 A
解析 B项,“情不自禁”指感情上不能控制自己。不合句意。应用“不由自主”。C项,“心猿意马”形容心意不专,变化无常,就好像马跑猿跳一样。不合语境。应用“胆战心惊”。D项,“点头哈腰”形容恭顺或过分客气,只用于人,不用于动物。用错对象。应用“摇头摆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968年,巴金被监禁;1972年8月,由于妻子萧珊病逝,使巴金陷入巨大悲痛;1973年回上海,在4平方米的小屋翻译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直至“文革”结束。
B.巴金的伟大就在于真诚。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人以敬重的目光凝望他,把他称为“世纪良知”“知识分子的良心”的原因。
C.一生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的巴金,曾是多少代青年的航标与动力。爱与恨,泪与血,人性、良知、热诚,是巴金先生丰碑一样的著述及其为人所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特质与基调。
D.回顾巴金的百年历程,不难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历史是他所走过的文学创作道路的一个缩影。对于中国文坛而言,他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
答案 C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删去“由于”或“使”。B项,句式杂糅,应该删去“的原因”。D项,主客颠倒,应该改为“他所走过的文学创作道路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
5.下列括号中对加点词的修辞手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引用)
B.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象征)
C.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引用)
D.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比喻)
答案 B
解析 “半靠边”将近于被迫离职状态,这里是比喻。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 。 ,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50倍,可以分辨大约200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④⑤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答案 B
解析 ③⑥两句举例说明狗的忠义、勇敢和聪明,应紧承文段首句;⑤②写狗的天赋,根据④句中“这种特殊的天赋”,可知④紧承⑤②,应排于其后面,且②中“它”是承前指代,所以⑤在前,②在后;①句紧承④,紧连文段最后一句。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秋夜
巴金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他在房间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炫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退却?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
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形,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我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
1956年9月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56年9月,正值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诞辰75周年、逝世20周年之际,正值国内社会主义革命面临很多困难之时,正值当时文艺界出现了“文艺干预生活”的讨论,巴金此时发表了批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有见地的文章并受到了批评,感到了压力。
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叙述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再写“把《野草》阖上”,最后写“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以《野草》为线索贯穿全文。
B.本文是一曲鲁迅精神的赞歌,作者借助梦境便于充分展开想象,表现出强烈而又不同寻常的内心感受。
C.“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等摘自《野草》,作者精心选择、组合,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
D.“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这句话含蓄地表明作者每读一次鲁迅,就有一次新的发现。
答案 B
解析 A项,文章是以“梦”为线索的,先写梦中,后写梦醒;C项,“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等是作者想象鲁迅活到现在所讲的话;D项,所引之句表现的是对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
8.文章第4段“先生的特殊的东西”是指哪些?请根据全文简要概括。
答:
答案 坚强、刚毅的个性;沉着、顽强、不屈的战斗性格;对民族前途的忧虑;对同志的平易近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 结合文章主旨可知,“先生的特殊的东西”应是指“鲁迅的品质”。可寻找有关“鲁迅”的内容来分析。2、3段写鲁迅的外貌和在房间里的活动,表明他的“平易近人”。梦中想象鲁迅的话中“我决不离开你们”“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退却?在暴力面前低头?”“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表明他的坚强不屈、对民族前途的忧虑。“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表明他的“乐观主义精神”。
9.“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加以阐述。
答:
答案 ①鲜红,给人以热烈、欢快的感觉;又仿佛是种感召,吸引着众多的人们。②透明,也就是毫无保留,坦诚相见,内心所思所想,可以光照日月。③光芒四射,既耀眼夺目,又犹如灯塔,给黑暗中的人们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同时,也照出妖魔鬼怪的原形嘴脸,使他们无处藏身。作者以形象、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鲁迅的为人与性格。
解析 加点词是形容“先生的心”的,即揭示的是鲁迅先生的品质对人们的影响。结合词语本义及鲁迅先生的品质,答案不难得出。
三、语言表达
10.将下面四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①人要勇于解剖自己,必须拥有三面镜:显微镜、放大镜、平面镜。
②显微镜用来寻找自己的缺点。
③放大镜用来发现别人的优点。
④平面镜用来照出自己的现状。
答:
答案 人要勇于解剖自己,必须拥有用来寻找自己缺点的显微镜、用来发现别人优点的放大镜以及用来照出自己现状的平面镜。
解析 首先理解句子主要内容,确定一个主句作为主干,其他句子中信息作为修饰成分,然后按顺序进行表达。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答。
中新网4月28日电 据台湾TVBS新闻台报道,台中一位市民日前在公园运动时发现有人将一只小狗放下车,然后迅速离开。小狗在后面怎么也追不上,只好在原地等主人,但过了12个小时,主人也没回来,最后这只小狗被好心市民带到收容中心安置。
对于这一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联系现实,并结合《小狗包弟》中的内容,写一段不超过150字的评论性文字。要求:评论客观,语言生动,具有反思意识。
答:
答案 动物与人一样,是有感情的。《小狗包弟》中展示的小狗的忠诚和可爱,让无数人喜爱;而小狗的悲惨命运,也让人唏嘘不已。一只小狗,没有选择主人的权利,却有忠于主人的诚心。看着那位弃小狗而去的主人,再看着那孤零零守候在原地的小狗,我们不得不反思:人,为什么不能带着真诚和爱来对待其他的生命?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题目给定的是一则充满生活气息的新闻事件,小狗的主人忍心放下小狗而去,而小狗却在那里等了很久。分析时,围绕人与狗以及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联系《小狗包弟》一文中的内容,表达出“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的观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