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练习:第10课 《短新闻两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练习:第10课 《短新闻两篇》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19 22:4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凝重(níng) 怀疑(yí)
规模(mó) 模样(mó)
B.瞩目(zhǔ) 叮嘱(zhǔ)
婆娑(shā) 袈裟(shā)
C.明媚(mèi) 倒霉(méi)
嬉笑(xī) 喜悦(xǐ)
D.凋谢(diāo) 绸缎(chóu)
撰写(zhuàn) 编纂(zuàn)
答案 C
解析 A项,模样mú;B项,婆娑suō;D项,编纂zuǎn。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漂扬 掩映 紫荆花 急剧变化
B.恶梦 步履 健全  绿树成阴
C.雏菊 通讯 巨幅  表情默然
D.致敬 夜幕 细腻  惨绝人寰
答案 D
解析 A项,漂扬—飘扬;B项,恶梦—噩梦;C项,表情默然—表情漠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    在南海的夜幕中。
②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    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③还有一些参观者    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A.消失 竟然 注视 B.消逝 竟然 凝视
C.消逝 居然 凝视 D.消失 居然 注视
答案 D
解析 ①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致没有。消逝:同“消失”,侧重时间上慢慢成为过去。①句中是说“不列颠尼亚”在视线中没有,用“消失”。②“居然”与“竟然”同表出乎意料,“居然”语气更重一些。故选用“居然”。③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注视:注意地看。③句没有必要“凝视”,“注视”即可。
4.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今年的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所言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不满
答案 B
解析 A、C、D三项均有歧义。A项,一种意思是政府颁布法令,不许取缔市场,要保留市场;另一种意思是政府要禁止和取缔市场。C项,“看不上”既有“瞧不起”之意,又有“收看不到”之意。D项,警方表示不满的对象既可以是对报案人表示不满,也可以是对围观者表示不满。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C.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D.一轮红日从群山背后冉冉升起,层林尽染,灿烂的光辉带着一股温暖的气流,冲进村庄。
答案 C
解析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坏事、坏现象不能说“叹为观止”。褒贬误用。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4时30分……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A.这一次的降旗将永远定格在英国的历史上
B.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C.相伴缓缓而下的旗帜的是充满哀伤的音乐
D.面对下降的旗帜香港有人心里是喜忧参半
答案 B
解析 这个语段主要阐述了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会在港督府举行降旗仪式的事实,但这一次是最后一次,“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说法准确,表现了这一次降旗对中国的意义。应选B。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这是帝国末日
英国王储查尔斯有关他参加香港1997年移交仪式时所写日记的内容,最近被英国传媒公开。他在日记中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
香港《太阳报》报道了查尔斯日记的内容:一架英航747包机将大批官方代表由希斯罗机场载往香港。我发现自己和助手们身处只属商务客舱的上层,我要定一定神才意识到这并非头等舱,虽然我早已疑惑为何坐得这样不舒服。后来我发现连首相希思、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新任外交大臣罗宾·库克以及麦理浩、卫奕信等前任港督,都舒适地安坐在我们下面的头等舱。我唯有独自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
告别仪式于傍晚时分在皇家游艇旁的“添马舰”上展开。彭定康离开港督府与随员告别后,在下午茶时偕家人登上游艇。他们黯然神伤,若有所失。彭定康抱着港督府的英国国旗上船,那面国旗是送别他的礼物……
他们喝了茶定过神后,我们出发到体育馆,在雨中参加豪华铺张的仪式。毛毛细雨徐徐落下,所有东西都湿透了。我坐在讲台上,脚下的红地毯变成湿淋淋一团糟,吱吱作响。我们耐着性子看完不同仪式及表演,聆听彭定康令人动容的演说。我喉咙哽咽,听罢随即奏起的《义勇军进行曲》,更加激动哀伤。
在仪式进行中,我预感到当自己站起身讲话时,滂沱大雨就会倾盆而下。正如所料,当我走到演讲桌前的一刻,大雨随即猛降。我看着手上湿淋淋,黏作一团的数页讲稿,尝试辨认文中的内容。我生平从未试过在“水中”发表演说,这是首次。事实上,没有人听到我说了些什么,因为大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太吵了。为了英格兰,我真做了不少牺牲!
经过一轮情绪起伏后,全身湿透的我第一时间返回游艇,在出发参加4000人的晚宴前先洗个澡。一如所料,当我浸在浴缸中时,烟花表演随即开始,在我整装待发时,表演亦已结束。盛大的晚宴上,我坐在中国外交部长的身旁,他似乎对应该如何对待我感到不知所措。在经过多轮祝酒后,我们离开宴会厅,等待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会面,盘算着如何令双方不失面子。
在移交仪式每个细节的安排上,中国人也要争执一番。他们坚持要我走到一个房间拜会国家主席,英方上下对之强烈反对。最后我们同意折中方案,由我们分从两边进入一个房间,在中间碰头。
国家主席和他的亲信与我们(即外交大臣、国防参谋长与我)面对面而坐,宣读预先拟定的声明。我知道无可避免一定要回应,懊恼地左思右想,思量着说什么好,而又不会引发外交事件。我说了几句有关莎士比亚的轻松趣语,一行人就走向会展中心新翼的主礼堂——又一次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长路漫漫。
为了移交仪式,这个会场被改成类似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模样。我们发表演说后,江主席走到演讲桌前发表讲话。此后,我们还要观看中国士兵上台,把英国国旗降下,升上中国国旗。在典礼结束时,我们合影留念,互相握手,然后从不同门口离去。我们就此离开。
多亏彭定康,我们在一片钟爱及感激声中离去。
码头上聚集了专程来送别的民众、彭定康的友人及前同僚。我紧随彭定康登上游艇,与他的几名女儿碰面,她们均非常激动及疲累。“不列颠尼亚”号游轮徐徐驶离港口。我站在甲板上,一边眺望着缓缓远去的香港地平线上的景观,一边告诉自己,在同一年告别这一切以及我心爱的游艇,是好事。可能吧。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查尔斯的日记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英国代表从英国启程前往香港参加交接仪式和离开香港的过程。
B.在查尔斯的眼中,隆重庄严的交接仪式是“豪华铺张”“漫长”的,从侧面表现了他的情绪低落沮丧。
C.“我们耐着性子看完不同仪式及表演”一句,充分说明查尔斯并不欣赏当时的演出,急于离开香港。
D.“为了英格兰,我真做了不少牺牲!”一句的意思是:我参加这一不光荣的仪式,是为了祖国英格兰。
E.“又一次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长路漫漫”,高度概括了香港交还给中国时这位王子的留恋。
答案 CE
解析 C项,应是“查尔斯王子无心观看仪式和表演”,因为情绪沮丧。E项,“留恋”概括不准确,此时查尔斯是尴尬的,作为英帝国的王子,把香港交还给中国是无奈的,参加交接仪式对自己来说,是漫长的。
8.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语句“我唯有独自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的含意?
答:
 
答案 ①查尔斯王子在前往香港的座机上坐在非头等舱,这是自身地位被降低的表现;②此行前去参加把香港交还给中国的仪式,表明英帝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解析 结合查尔斯王子的处境和前去完成的任务,联系文本内容,重点解释清楚“帝国的末日”的含意即可。
9.文中一再浓墨重彩写雨势,这是为什么?
答:
 
答案 这是交接仪式当时的天气,也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在查尔斯王子看来,这场雨渲染了哀伤的气氛,能很好地烘托出他当时的心境。
解析 查尔斯在日记中一再描写“雨势”,属于环境描写,可以从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角度分析。
三、语言表达
10.下文横线处的句序已被打乱,请重新调整,只填序号。
    。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①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③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④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试验。
答案 ③①②④
11.下面这张邮票的图案为国际和平年的徽标,请写出徽标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50个字。(提示:图案中的外文可忽略)
答:
 
 
答案 徽标由三个元素构成:稻穗、双手、白鸽。蕴含的寓意:稻穗——丰收,双手——友谊,白鸽——和平。稻穗围绕着放飞鸽子的双手,表达着世界人民对和平友谊、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表达上要条理清晰,语言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