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17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授课人:***一、新课引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崇信佛教。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所以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的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二、新课讲解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shǔpéngxiāohòu jìyān二、新课讲解
疏通诗意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奉命)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驾车经过居延属国。千里飞蓬飘出汉塞,北归大雁飞入胡地上空。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察骑兵,都护正在燕然前线。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这首诗总体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驾车经过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可见虽然打了胜仗,都护并没有放松警戒。诗句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只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这说明诗人此行快要到达目的地了, “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诗人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诗人只用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红日出入于长河之中,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伟奇丽。 三、归纳小结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四、强化训练
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五、布置作业
背诵王维的几首山水田园诗,品味其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特点。(推荐:《竹里馆》《过香积寺》《山中》《山居秋暝》等等)课件15张PPT。17 诗词五首无题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授课人:***一、新课引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诗人,祖籍河内沁阳。他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艳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二、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道士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二、新课讲解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jùyìbìnjuépéngyīn二、新课讲解
疏通诗意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揣摩首句中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怎样理解“但愁云鬓改” ? 女主人公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忧愁。“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女主人公担心对方为寒气所袭的心境。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表达了什么思想? 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二、新课讲解
艺术特色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颈联由己及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3. 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用残春季节暗示,用残春蜡炬表现,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特点。三、归纳小结
这首诗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其次,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节来表达。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及人的设想。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 四、强化训练
试分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五、布置作业
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课件12张PPT。17 诗词五首泊秦淮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授课人:***一、新课引入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二、新课讲解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bólǒng二、新课讲解
疏通大意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靡靡之曲《玉树后庭花》。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描绘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烟笼寒水月笼沙”如何理解? 用了互文修辞。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品味 “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笼,即笼罩的意思。它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说说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是南唐荒淫误国的陈后主作的歌曲。“犹唱” 把读者的思绪由历史而带到眼前的现实,再由现实而推想到将来,富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正当晚唐内忧外患严重、民不聊生之际,那班官僚贵族们却还叫歌女们唱这种亡国的曲调。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作者写作此诗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从表面看,是指责秦淮河边酒楼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因为她们居然在高唱那首不祥的《后庭花》;其实是指责那些端着酒杯眯着醉眼津津有味地欣赏歌曲的人,即达官贵人之流,亦即他们的所代表的统治阶层“不知亡国恨”。三、归纳小结
杜牧的《泊秦淮》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四、强化训练
理解句子五、布置作业
用散文的语言改写《泊秦淮》。课件16张PPT。17 诗词五首水调歌头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授课人:***一、新课引入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水调歌头》究竟有何魅力呢?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二、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作者41岁,被贬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而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不曾相见,他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没有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二、新课讲解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二、新课讲解
疏通大意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现在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小序部分有什么作用? 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的——怀念弟弟子由。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上阕主要写了什么? 词的上阙——对月饮酒。作者从对月的奇思遐想下笔,先写饮酒赏月,流露出作者内心郁抑、苦闷而向往天上、超脱尘世的心绪。但又不堪月宫孤寂清寒而眷恋人间,于是在月下翩然起舞,陶然自乐,因而想到天上哪有人间这样的乐趣。终于战胜了超尘出世的消极念头,从幻想中回到了现实中。在这里作者写出了新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特有的艺术才能。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下阕主要写了什么? 词的下阙——对月怀人。作者逃避现实的思想一经否定,对亲人的怀念就更加深切。当月光悄悄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窗口,照着房中未能入眠的人时,作者由赏月而怨月:月亮,你为何偏在人们别离之时圆呢?这岂不加深了人们的离愁吗?最后,从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联想到人有悲欢离合也是难免的,进而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把全词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精神。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词人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诗人借中秋明月抒发感情,借骨肉离情体现出全缺观念。“全”是理想境界的现象,“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一轮光辉灿烂的明月,从篇始照到篇终,从现实生活照到理想世界。作者虽有犹豫,并无悲哀;虽有怨恨,并无颓唐。体现了苏轼豁达的心胸与乐观的心态。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内涵。 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三、归纳小结
这首词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去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态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四、强化训练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是:
。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是:
。 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 4.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
。 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五、布置作业
美好的诗词意境总能引发人们无穷的创造。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画一幅简笔画或编一段舞蹈或创造一幅书法作品或制作电脑动画。课件15张PPT。17 诗词五首浣溪沙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授课人:***一、新课引入
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二、新课讲解
文体常识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二、新课讲解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浣溪沙
北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huànyànpái huái二、新课讲解
疏通诗意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
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
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
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
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作者在词中主要表现了自己的哪些感受?表现了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等感受。这些感受又是借助什么来表现的? 这些感受是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等事物,并通过自己的观察表现出来的。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词人怀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对酒听歌,但在边听边饮时,不期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历类似情境的追忆,于是产生一种岁月流逝、时光不再的感慨。 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前一句写伤春,表现了词人见景伤情的形象,后一句是伤别,用“似曾相识”的燕子,反衬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惋惜心情。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在一起,景中寓情,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这种伤别怀旧之情。通过景物描写,把词人的感情表现得很细腻、很生动,是非常工整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二、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 “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的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现了主人公孤独惆怅的心情。 三、归纳小结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四、强化训练
词中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五、布置作业
诵读下面这首《浣溪沙》,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