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6分)
1.听我这么一说,他瘦削( xuē Xiāo)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接着又继续为孩子削(xuē xiāo)苹果了。
2.他兴冲( chòng chōng)冲地跑过来对我说,他的哥哥硬是凭着那股冲( chòng chōng)劲,获得了本次乒乓球比赛的第一名。
二、仔细拼读,正确书写。(12分)
1.身材kuí wú( )的他 xiān kāi( )琴盖,手指在琴键上游走, yōu yáng( )的乐曲便流泻出来了。
2.在 gē cǎo( )的时候,他在小河里发现了一个 bāo guǒ( )得严严实实的塑料袋子。虽然外面的塑料袋 shī lín lín( )的,但是里面的东西并没有损坏。
三、选择新时空。(6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冲”说明海风很大)进屋子。
B.我瞥见(“瞥见”说明“我”瞧不起那个残疾青年)轮椅上的他正定定地看着我。
C.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折磨”是说“我”琴技不高,让别人听了难受)之后下的结论。
2.给下面的话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别别别 他急了 碧云 碧云 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 想挡住我的路 你放下
等碧云来拿
A.“ ,”“,……”,。“,。” B.“……”“,!!”,。
C.“……”,“!!”,,“!!”
四、句子欢乐谷。(12分)
1.仿照例句,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
例: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了门。
2.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3.例:鼓励是一盆火,燃起失败者的希望。(仿写句子)
鼓励是 , 。
五、课文立交桥。(18分)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 的桑娜夫妇, 的残疾青
年, 的老人, 的苏珊,他们身上都具有感动人的善良。
2.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1)“那时”指的是 。
(2)“我”为什么会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
美文欣赏苑。(16分)
真正的善良
有一个时期,我因医牙,每日傍晚从北影后门行至前门,上过街天桥,到对面教育印刷厂的牙诊所去。在那立交桥上,我几乎每次都看见一个双腿残疾且双目失明的老人,卧在那儿伸手乞钱。其中有三次,我看见一位老婆婆,在给那位老人钱,都是10元钱和一塑料袋包子。过街天桥上上下下的人很多,不少的人便驻足望着那一情形,但是没有人掏出自己的钱包。
有一天风大,将老婆婆刚掏出的钱刮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脚旁。他捡起,明知是谁的钱,却若无其事地往自己兜里一揣,扬长下了立交桥。老人问老婆婆:“好人,你想给我的钱,被风刮跑了吧?那也算给我了!我心受了!”老婆婆说:“是被风刮跑了,可已经有人替我捡回来了!给……”我认识那位老婆婆。她从早到晚在离桥不远的地方卖茶叶蛋。我想她一天挣不了几个十元钱的。于是,几乎每个驻足观看的人,都默默掏出了自己的钱包。那一天我没去牙料所,因为我也把钱给了那个老人。
后来那老人不知去向了,而那老婆婆仍在原地卖荼叶蛋。有一天我经过她跟前,不由自主停脚步买她的茶叶蛋。我不迷信,可我似觉她脑后有光环闪耀。我问她:“您认识那老头,反问我:“可怜的老人,他上哪儿去了?
我也只能用摇头作为回答。她长长叹了口气。我从中顿时感到一种真真实实的善良。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6分)
(1)若无其事:
(2)不由自主:
2.文中的“那一情形”指的是( )(2分)
A.大家都掏钱给那个双目失明的老人
B.老婆婆给双目失明的老人10元钱和一塑料袋包
C.那个小伙子将老婆婆掉的钱揣在自己兜里走了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2分)
A.阳光照射在老太太头发上产生的光的效果
B.老太太的茶叶蛋好吃,人们都夸奖她
C.老太太的善良给她带来独特的人格魅力
4.读文中画“ ”的两句话,说说人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6分)
七、习作百花园(30分)
生病时,母亲端来的热气腾腾的饭菜令我们感动;跌倒时,别人及时的搀扶令我们感动……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令我们感动不已。请你以“那一刻,我被感动了”为题写一篇习作,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xuē xiāo 2.chōng chòng
解析:这道题是对多音字读音的考查,要结合字义来理解“削”在表示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的意思时,读作xiāo,表示其他意义的情况下读作xuē.本题中,“削苹果”的“削”表示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的意思,读音为xiāo.“冲在“兴冲冲”中的读音为 chōng,在“冲劲”“冲床”“冲着”中读音为 chòng。
二、1.魁梧 掀开 悠扬 2.割草 包裹 湿淋淋
解析:这道题是对生字书写的考查。回答这类问题,先仔细读准每个音节;然后想一想读这个音节的词语有哪些,并结合所学课文写出相应的字形;最后注意生字书写要正确魁”的竖弯钩要写得长一些;“掀”的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裹”的中间是“果”,不是“中。
三、1.B
解析:这道题是对句中词语的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上下文及人物的感情来理解。A句中的“冲”说明海风很大,与文章开头的“屋外寒风呼啸”相吻合。B句中的瞥见”是因为“我”偷偷看书,没付钱,所以不敢正视那位作为摊主的残疾青年,只好偷偷地看。“瞥见”表现了“我”因为偷看书的羞愧和不安。C句中的“折磨”要联系上文“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句话来理解,了解“我”琴技不好,拉小提琴很难听。这样,“折磨”的意思自然就明了了。
2.C
解析:这道题是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考查。做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读读所给的句子,体会其语气,然后想一想哪儿该用什么标点符号。想好之后,认真看看所给的选项,从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四、1、示例: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瓜子。
解析:这道题是对用关联词造句能力的考查。“一边……一边……”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表示同时做某事。首先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同时做什么事情,然后用“一边……一边……”的句式写自己同时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2.示例: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句式转换。所给句子虽然句末是叹号,但有反问的语气,所以可以按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做本题中,“怎么行”要改成“不行”,句末的叹号改为句号。
3.示例:一缕春风 吹走失意者的忧伤
解析:这道题是对仿写能力的考查。仿写句子,首先要体会所给句子的修辞手法、句式、内容等方面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力求形神兼似。这道题中,所给的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词是“是”,后半句具体说明了“鼓励”的作用。了解了这些,再想一想:“鼓励”还可以是什么呢?又会有什么作用呢?从中选出最合理的一个来写就行了。
五、1.勤劳善良 乐于助人 循循善诱 关爱孩子
解析:这道题是对文中人物的评价的考查。要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2.(1)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而对很多观众演奏小提琴曲的时候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对“那时”的理解,可以联系上文“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这句话来概括。
(2)是老人的鼓励,让“我”重拾信心,将琴拉得如此好,能够登台演奏。
解析:这道题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考查。对这道题的理解,要联系整篇课文内容来进行。重点想一想,老人是如何鼓励“我”的,在她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进步,“我”对老人有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答案就出来了。
六、1.(1)好像没有那回事似的。 (2)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亲从字面入手,也可以体会它在文中的特定含义。本题中,“若无其事”可以从字面来理解,即好像没有那回事似的。“不由自主”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2.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一般来说,某个词语所指的含义,答案一般都在这个词语前面或者后面的语句中。“那一情形”要结合前面的语句来理解,定格老婆婆给那个双目失明的老人钱和包子的情景。
3.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要往“深处”挖掘。“她脑后有光环闪耀”描写的不是一种表面现象,而是因为老婆婆自己虽然也不富裕,但还一直帮助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并感化周围人的事情,让作者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感受到了老婆婆的善良给她自己带来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4.老婆婆的善良感动了周围的人,他们都自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要了解人们发生变化的原因,首先要读读画“ ”的这两句话前面的内容,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老婆婆一直在帮助那个双目失明的老人,甚至当钱被小伙子拿走之后,她又重新给了老人一份,而这位老婆婆自己本身并不富裕。这是真正的善良。周围的人目睹了老婆婆这善良的举动,被感动了,才纷纷掏钱帮助那个双目失明的老人。
七、解析:首先,我们要仔细审题。从题目看,要扣住“感动”来写,写一件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事。其次,写的时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让别人明白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此外,要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生动刻画,或者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品质,增添让人感动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