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语文 24.囚绿记 课件(幻灯片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上语文 24.囚绿记 课件(幻灯片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0 09:1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囚绿记陆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有人说,绿色是自然颜色中最具生命意义的色调,提到绿,人们就会联想到生命、生机、希望。对,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你难道没有感觉到生命的希望?当绿芽冲破险阻绽放绿意时,你难道没有意识到生命的顽强?当无边的绿色扑面而来的时候,你难道没有听到生命的乐章?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囚绿记》也是一篇关于爱绿的散文,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作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lǐ)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课堂·导入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作品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作者·简介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旧都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株常春藤。于是写下了《囚绿记》。写作·背景蠡 嵌 瞥 涸辙
暇 茎 淅 沥 猗郁
蕈菌 揠苗助长hé piē qiàn xiájīnɡ yīxī lì xùn yà lǐ揠苗助长:
急不暇择: 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迫切,来不及选择。字·词·音听读全文,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7)(8~11)(12~13) 作者用浓墨抒写对常春藤的喜爱之情,为下一部分写“囚绿”作了充分的铺垫。 作者着意描写他囚绿的固执和常春藤 不甘被囚 的执着,继续为下文张本蓄势。
点明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突现文章的主题。第四部分(14) 思念之情,含蓄地表达了惦念与牵挂。赏绿囚绿放绿思绿整体·感知“陋室”有哪些令人不如意的地方?作者心情如何?狭小潮湿炎热陋室心情喜悦满足?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简陋新课·讲解希望、生命自由、光明坚贞不屈象征蓬勃向阳固执 绿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作者从绿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新课·讲解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直抒赞叹喜爱之情排比,表达对绿色不同寻常的理解和深深的爱意比喻,突出对绿色的渴望向往,极具感染力新课·讲解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细腻的描写,正是作者对绿至爱心境的曲折反映爱囚铺垫新课·讲解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隐含对顽强精神的敬重,对光明自由的珍惜向往绿不屈服于黑暗,顽强与黑暗作斗争
对光明自由的向往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含蓄表达对日寇统治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新课·讲解朗读第8段,你如何看待作者的“囚绿”?这是作者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但另一方面,也表现作者对那份绿的渴求,表现他对生活的喜爱,对光明的向往。朗读第9段,如何理解“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我”把绿色拖进“我”的房间,它伸展的更长更快,它顽强执着旺盛的生命力,让我看到了“生的欢喜”,隐含了“我”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因此,它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对生命活力的赞美插叙“乡间往事”有什么意义?表现“我”对绿的喜爱之情。问题·探究1.为什么在我离开的时候,决定恢复它的自由 ?还它以自由,还是源于对绿真挚的爱 2.哪些语句表现当时形势紧迫?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烽烟四逼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背景问题·探究现代文学巨匠---老舍文革中不堪迫害纵身跳入冰冷的湖中……老舍 傅雷,字怒安,现代翻译家、学者。 “文革”初不堪残酷迫害,1966年9月3日晨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用绳套住自己的脖子……拓展·延伸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因丈夫遇难无限郁闷,用粉红色的丝袜缠到自己的脖子上…… 中国天才青年诗人---海子在诗歌和人生的理想幻灭后,万念俱灰,把头枕在冰凉的铁轨上 ……拓展·延伸 中国最有影响的朦胧诗人---顾城, 在新西兰的一座小岛上,这个思想偏执的天才与疯子将斧头高高举起,砍向相濡以沫十几年的妻子…… 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1946年,因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癌,精神抑郁症,海明威健康每况愈下。他开始变得异常烦躁,尝到了自我怜悯的痛苦。终于在1961年7月2日,用双筒猎枪伸进嘴里扣动了扳机…… 拓展·延伸 荷兰天才画家---印象派大师---文森特·凡高因爱情的挫折、生活的残酷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心脏……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固执”地向着阳光生长!让青葱的生命在绿色的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与君共勉拓展·延伸 司马迁,受宫刑,却能忍受这世间最大的耻辱,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记》。 史铁生,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返回北京,顽强生活,潜心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作品主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等。拓展·延伸 海伦·亚当斯·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借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拓展·延伸 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周婷婷2001年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奔赴这所世界上一流的聋人大学攻读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学位。 周婷婷拓展·延伸1、结构精巧、变化多姿。文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本文以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结构,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2、语言含蓄优美是这篇散文的特点。3、借物抒情,以小见大,是这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写法·指导囚绿释绿赏绿思绿喜爱 留恋 无比的喜悦爱怜 尊敬 祝福 怀念 期盼囚
绿课堂·小结线索:对“绿”的情感
本文咏物抒情,讲述他孤旅生涯一件动心往事,借窗前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自由光明的向往之情。课堂·小结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