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8*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8*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0 09: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
1.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2.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建立在金钱之上,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
2.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学习课文构思新颖,巧妙悬念的设置。
3.理解课文的丰富内涵。
4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5.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探究讨论法。
3.续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作《雅典的泰门》中,主人公泰门有这样一段独白:“金子,黄色闪光,宝贵的金子!……只这么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是作者借泰门之口发出的对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愤怒控诉。
同学们,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金钱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占有怎样的地位呢?学完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会有更清晰、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他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10年间他写了300多部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2.背景链接
《我的叔叔于勒》最早发表于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是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所收的6篇短篇小说之一。
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但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破产的窘境。在莫泊桑作品中,作者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鞭挞,对法国中下层的广大民众,作者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赞扬和同情。
3.语基积累
(1)生难字
拮据(jié jū) 栈桥(zhàn) 糟蹋(tà) 无赖(lài)
不堪(kān) 褴褛(lán lǚ) 撬开(qiào) 流氓(máng)
阔绰(chuò) 煞白(shà) 狼狈(bèi) 嘟囔(nāng)
(2)重点词语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不粗俗。
端详:仔细地看。恭维:为讨好而赞扬。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福音书:文中指好消息、幸福的信息。
永不变更:永远不改变。更,改变,改换。
第二课时
一、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文题中的“我”指作品中的小男孩若瑟夫。“我”是一个线索人物,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表现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出来的。标题表现了“我”和于勒之间的血缘关系。
2.分层解读
第一部分(第1~4段):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第5~19段):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
第三部分(第20~47段):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
第四部分(第48~49段):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
(二)深层领悟
1.这篇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1)从“我”的角度来观察,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这就使故事显得更真实、亲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2)通过一个未被“金钱”玷污过的小孩的眼光,用“我”对穷叔叔的同情,反衬父母的冷酷、自私,更深刻地批判了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直接揭露丑恶的现实。
(3)用第一人称来写,给讲故事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自由。
(4)发生在“我”的身边,也表达了作者的理想与希望。
2.小说的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1)“我的叔叔于勒”这个标题强调了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点明了于勒与菲利普夫妇一家的亲属关系。小说以他为纽带,推动情节的发展。
(2)标题寄寓了作者对于勒的同情,对菲利普夫妇的谴责。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的。标题正是采用了叙述者“我”的口吻来表达的。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亲,而他们的儿子若瑟夫却偏偏要认“我的叔叔”,这就无情地鞭挞了像菲利普夫妇那样丑恶的拜金主义者。
【结束语】
文章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活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景象,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开端:引出矛盾——盼望于勒 望眼欲穿
唯一希望
发展:插叙旧事——夸赞于勒 计划千种
十年不变
高潮:中心事件——巧遇于勒 贫穷水手
不再说话
结局:故事尾声——躲避于勒改换乘船
以免再见
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