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10.从三到万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10.从三到万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0 09:4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三到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口述故事训练,理清文章结构。
2.用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分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重视教师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理解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教学工具】
教学PPT,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人,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他是一位新闻工作者,著名学者。他博学多才,曾任《人民日报》《前线》杂志的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他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文革”开始时,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迫害致死。
2.背景链接
《从三到万》是邓拓同志六十年代初期写的一篇杂文。作品巧妙地利用一则明清笔记中的故事,讲述学习应持有正确态度的道理,篇幅虽短小,但语言生动,富于哲理性。
3.语基积累
(1)生难字
捷径(jié) 殷盛(yīn) 掷笔(zhì) 聘(pìn) 辄(zhé) 恚(huì)

(2)重点词语
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殷盛:富裕。
累世:接连几代。
馆谷:文中指学费。
逾时:过了一些时候。
关节:文中指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搦管临朱:握着笔描红。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第二课时
一、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题目新颖别致,两个数字用介词前后连接,使相差甚远的“三”与“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人深思: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分层解读
第一部分(第1~2段):学习靠一点一滴积累,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开头用设问形式提出学习文化知识有无“捷径”的问题,指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而应看学习对象、内容、方法等,“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从一般的学习规律入手,归纳出“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这一论点。“一点一滴”形象说明了文化知识具有积少成多的特点,强调“点滴”积累的重要性,告诫初学者不宜急于求成。
作者在第2段中以古代读书人“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学习要积累,要循序渐进的道理。两段之间,“文化”与“积累”自然衔接。
第二部分(第3~7段):讲述古代故事引出“学习应谦虚谨慎,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的论点。
第一层(第3~4段):引故事明理。文中楚士“三书三训”点明了学习的初级阶段。富翁之子掷笔“欣欣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他在学习上浅尝辄止。其父则“具币谢遣楚士”,后来“令子晨起治状”结果却闹出了笑话。第4段是承上启下的段落。用“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自然引出以下的两个分论点。
第二层(第5段):学习应谦虚谨慎。这段由初学阶段应持的学习态度谈起,并以富翁之子“欣欣然”,以为“得矣,得矣”的表现类比现实生活中那种轻浮的人的学习态度。为了把道理讲透彻,又用初学打拳的人与学有所成的人对比,顺理成章地提出分论点:学习应当谦虚谨慎,不能自命不凡。
第三层(第6~7段):学习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
第6段从教与学的关系入手进行议论。先谈教师的作用:由易到难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再谈学生不曾“入门”便踢开老师,最后只能落得“什么也学不成”。本段夹叙夹议再次以富翁之子为论证的依据。
第7段紧承上文,从“三”和“万”在文字结构上的复杂变化,联想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领悟道理,掌握知识。接着从反面假设,说明“完全没有人教,倒很可能什么也学不会”的道理,自然引出第二个分论点:学习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这部分结合故事讲道理,通过分析摆观点,自然连贯。与第一部分的论点,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教说到学,又从学议到教,全面地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8段):总结全文,提出希望。这是文章的收束段落,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中不懂的东西“很不少”,“迫切需要”学习,表明态度要谦虚。二至四句诚恳地提出希望,应正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富翁之子为戒,举一反三,改掉缺点,更好地学习。
二、深层领悟
1.从三到万的故事讽刺了什么?
从三到万的故事,讽刺的要点有三:①富翁之子不知循序渐进之理;②富翁之子不知“谦虚谨慎”之道;③富翁之子不知“学必有师”之径。
2.故事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故事是全篇文章的论据。
作者从故事中悟出道理,再结合故事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讲道理浅显易懂,说服力强。
3.议论文的说理要使人信服,语言上分寸感的把握很重要,要议的恰如其分,准确严密才好。本文就有这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限制性词语。
①“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句中加点词语,表明“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是一般的规律,通常的情况,并不全部概括所有的情况(因为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学习某些文化知识也可能用快速学习、大量吸收的方法),这样议论,语言上显得准确、严密。
②“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只把它当作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句中加上两个字“大都”,既表明了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但同“都”,又有不同,并未作整体范围、全部数量的概括,因为也可能有些人并不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话或仅仅当作笑话。这使文章表达上显得很严密。
③“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成败。”加上“往往”,表明了通常的情况,一般会出现的情况,但并不包括特殊的情况,同样使语言表达留有余地,显得严密有分寸。
【结束语】
本文论证严密,开篇提出了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不宜要求过急的论点,再从我国古代的读书人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和古代一则故事中得到的教训两方面加以论述,然后又从学习态度应谦虚谨慎和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两点经验教训中告诉我们怎么做,最后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从三到万 邓拓
学习应该点滴积累、循序渐进
提出观点 学习态度谦虚谨慎
提出希望 重视教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