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有理数的乘除法及1.5有理数的乘方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及1.5有理数的乘方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5-07 15:06:33

文档简介

R·七年级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
有理数乘法法则
知识点1
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上述算式有什么规律?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那么应有 3×(-1)= ,
 3×(-2)= ,
 3×(-3)= .


-3
-6
-9
随着前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上述算式有什么规律?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那么应有
  (-1)×3= ,
   (-2)×3= ,
   (-3)×3= .
-3
-6
-9
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可归纳积的特点:
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增加3.
上述算式有什么规律?
-9
-6
-3
0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3)×(-1)= ,
  (-3)×(-2)= ,
  (-3)×(-3)= .
3
6
9
归纳结论:
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
知识点2
阅读,填空:
……………………同号两数相乘
=+( )………………… 得正
, …………………把绝对值相乘
(1)

(2)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所以
————.
异号两数相乘
得负
-28
把绝对值相乘
有理数乘法的步骤:
两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_____,
再确定积的______.
符号
绝对值
例1 计算:
(2)
(3)
(1)
一个数同1
相乘,结果是原数,一个数同-1
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例2 计算:
观察两式有什么特点?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的倒数是什么?
(1)
; (2)
互为倒数与互为相反数的区别:
相同
积为1
没有倒数
a +(-a)=0
相异
和为0
相反数是自己
表示方法 符号 性质 特殊数0
倒数
相反数
例3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 km气温的变化量为-6 ?C,攀登3 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解:(-6)×3 =-18
答:气温下降18℃.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有理数乘法的步骤:
两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R·七年级上册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并知道了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或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和零,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知识点
问题1 观察下列各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算式
得数
负因数的个数
-120
1
120
2
-120
3
120
4





偶数
奇数
例 计算:
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问题2
你能看出下式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
积等于____.
0
0
计算: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_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_时,积是负数.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___.
偶数
奇数
0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R·七年级上册
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那么学习了有理数后,这些运算律是否仍然适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知识点
问题1 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请再举几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2)
(3)
(4)
(1)
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
乘法交换律:
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
(1)
(3)
(4)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
乘法结合律:
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问题2 阅读,并思考:
在上述运算过程中,你得到什么规律呢?
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分配律:
例 用两种方法计算:
解法1:
解法2:
计算: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分配律: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R·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除法法则
知识点1
知识回顾
你能很快地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吗?
-1
7
-1
-5
0
原数
倒数
除以一个负数等于乘这个负数的倒数.
因为(-2)×(-4)=8
所以 8÷(-4)= -2
=-2
=2
=0
因为 2×(-4)=-8
所以(-8)÷(-4)=2
因为 0×(-4)=0
所以 0÷(-4)=0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绝对值相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



0
两数相除的符号法则:
例5 计算: (1) (-36) ÷9
解: (1) (-36)÷9=(-36)×  =-4
(2)
(2)
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运用
知识点2
认真看例5的计算过程,比较两题运用除法法则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例5 计算: (1) (-36) ÷9
解: (1) (-36)÷9=(-36)×  =-4
当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且能整除时,选择方法:
先 ,
再 .
确定符号
做绝对值的除法
例5
解:
(2)
(2)
当除数是分数时,一般选择方法: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两数相除的符号法则: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R·七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新课推进
一、分数化简
例6:化简下列分数:
(1)、 (2)、
分数可以理解为分子除以分母.
从而我们知道:
化简分数的方法是怎样得到的?
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课堂小结
化简分数的方法: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p36 (练习第2题)
课后作业
R·七年级上册
在小学里同学们学过正数和0的哪些运算呢?它们有怎样的运算顺序?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又该怎样进行呢?学习本课时内容后我们就会进行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了.
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知识点
复习回顾:
化简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为 ,然后确定积的 ,最后求出结果.
乘法
符号
(1)
(2)
例1 计算:
(3)
分析:
本例3小题是有理数加减乘除法混合运算.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能用运算律的,应利用运算律.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例2、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解:记盈利额为正数,亏损额为负数,公司去年全年总的盈亏(单位:万元)为:
(-1.5)×3+2×3+1.7×4+(-2.3)×2
=-4.5+6+6.8-4.6
=3.7.
答:这个公司去年全年盈利3.7万元.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能用运算律的,应利用运算律.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R·七年级上册
1.5 有理数的乘方
大家都见过拉面师傅拉面,一次小明看到拉面师傅拉了6次,一碗面就拉好了,你能列出算式,帮他算算这碗面共有多少根吗?这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乘方.
一、乘方的定义
做一做:请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多次对折,所产生的纸的层数和对折的次数有关系吗?
2
4
8
16
32
如果对折n次,那么纸的层数是_____.
2n
2
2×2×2
2×2×2×2
2×2×2×2×2
2×2
对折
次数 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
纸的
层数

层数可表示为   …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
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a的n次方.
底数
指数


运算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乘方
结果 和 差 积 商
例1 说出下列乘方的底数、指数且计算:
(1) (-4)3; (2) (-2)4;
(3) 07;   (4)  .
1.在(-2)5中,底数是 ,指数是 ,结果是 .
2.在-24中,底数是 ,指数是 ,结果是 .
二、乘方的符号法则
计算:102 , 103 , 104.
答:10的几次方,幂的结果中1后面就有几个0.
  (1)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符号),用小括号括起来.这也是辨认底数的方法;
  (2)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
由上题中
你有什么发现?

探究1
探究2
不计算下列各式,你能确定其结果的符号吗?从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规律?
⑴(-2)51; ⑵(-2)50; ⑶250; ⑷251;
⑸(-1)2012;⑹(-1)2013;⑺02012;⑻12013.
归纳
(1)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
(2)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
是负数;
(3)0的任何次幂等于零;
(4)1的任何次幂等于1;
(5)-1的偶次幂等于1;-1的奇次幂是-1.
乘方运算的
符号规律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
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a的n次方.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R·七年级上册
(1)七(3)班有52名同学;
(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
(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4)王强的体重约是49千克.
这里的52,3,960万,49与实际数量准确一致吗?960万平方千米中“960万”是一个准确的数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近似数.
一、近似数
对于参加同一个会议的人数,有两个报道:
一个报道说:“会议秘书处宣布,参加今天会议的有513人.”
另一个报道说:“约有五百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1.统计班级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度.
小小实验
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
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数
(1)上面的数据,哪些是准确的?哪些是近似的?
客观条件无法得到或难以得到准确数据
(2)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数据是准确的,哪些数据是近似的?
 1.35 m
有时实际问题中无需得到准确数据
身高约为1.35 m
下列各数,哪些是近似数?
哪些是准确数?
⑴ 1 小时有60分;
⑵绿化队今年植树约2棵;
⑶小明到书店买了10本书;
⑷一次数学测验中,有2
人得100分;
⑸某区在校中学生近75人;
⑹七年级二班有56人.
精确度——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答一答:看谁答得准
利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π取近似值时,有
π≈3(精确到个位),
π≈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十分位),
π≈3.14(精确到0.01,或叫做精确到百分位),
π≈3.142(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
π≈3.141 6(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
·······
0.001
千分位
0.000 1
万分位
例1 小红量得课桌长为1.025 m,请按下列要求取这个数的近似数:
(1)四舍五入到百分位;
(2)四舍五入到十分位;
(3)四舍五入到个位.
解:(1)四舍五入到百分位为1.03 m;
解:(2)四舍五入到十分位为1.0 m;
解:(3)四舍五入到个位为1 m.
近似数1.0后面的0能去掉吗?
近似数1和1.0精确度相同吗?
例2 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
(1)132.4精确到______________,
十分位
万分位
千位
千位
(2) 0.057 2精确到____________,
(3)2.4 万精确到______________,
(4)2.4×104精确到______________.
(1)0.344 82(精确到百分位);
(2)1.504 6(精确到0.01);
(3)30 542(精确到百位);
例3 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解:0.344 82 ≈0.34;
解:1.504 6 ≈1.50;
解:30 542 ≈3.05×104;
例4 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 0.0158(精确到0.001)
(2) 304.35(精确到个位)
(3) 1.804(精确到0.1)
精确度——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利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