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20 12:3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6课 戊戌变法《马关条约》列强侵略的刺激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字广厦,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变者天下之公理也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时间地点代表目的结果1895年春北京 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失败。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遗址组织强学会维新政治团体的形成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各地学会、学堂和报刊纷纷出现上海: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呼吁实行君主立宪制
天津:严复在《国闻报》上强调“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
起到了启发民智、制造舆论的作用,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1898.6.11—9.21(103天)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二、百日维新1、时间:2、内容: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林旭 谭嗣同谭嗣同的牺牲值得吗?二、百日维新3、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西太后弄权政变
六君子人头落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狱中留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慷慨赴死。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4、性质:5、作用:二、百日维新维新派代表光绪顽固派代表慈禧同: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异:(顽固派)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维新派)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维新变法)二、百日维新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
囚禁了光绪帝、杀害了六君子中南海瀛台戊戌变法序幕—公车上书
影响最大的报刊—《时务报》、
《国闻报》
高潮—百日维新
失败—戊戌政变
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
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
主张向西方学习;
C、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
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主要观点如下: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1.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 2.右图所示机构是北京
大学的前身,该机构
设立于(? )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B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
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
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A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