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第三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上第三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6 11:1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确凿(záo) 抚弄(wǔ) 绽开(zhàn)
B.盔甲(kūi) 惭愧(chán) 争执( Zhēng)
C.浸满(jìn) 油蛉(líng) 企盼(qǐ)
D.搓捻(niǎn) 喉咙(lóng) 皂荚(jiā)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后窍 轻捷 书塾 人迹罕至
B.绅士 绣像 涨红 混为一谈
C.赠送 领悟 奥秘 不求甚解
D.感慨 企盼 悔恨 裁然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进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B.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不求甚解,仔细体悟。
C.她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D.听了妈妈的教导,我恍然大悟。
4.默写。(10分)
(1)《<论语〉十二章》中,表达了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评价的句子是:“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 ,
!”
(2)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也有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 。
(3)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 ,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回答)
5.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以“‘仁’文化的魅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8分)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仁”,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 ;“(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
。(4分)
(2)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4分)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
7.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曲肱而枕之 D.学而不思则罔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你知道的出自《论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本文段给出的除外)(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20分)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膩,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0.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4分)
① →“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 →书架伴“我”成长。
11.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4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12.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画线句作两条批注。(4分)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
批注一:
批注二:
13.在第⑩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⑧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14.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4分)
快乐习作(40分)
15.[2017·黔东南] 央视全新节目《出彩中国人》在CCTV3综艺频道周日黄金档一经播出,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热潮。这档节目为平凡老百姓提供了出彩的舞台,在节目中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具有特殊技艺的团队和个人。他们精彩、出色的表演获得了现场嘉宾及观众朋友的称赞,不愧为“出彩中国人”。
请以“你最出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及解析
1.[解析]C A项,“抚”应读“fǔ”;B项,“盔”应读“kuī”,“惭”应读“cán”;D项,“荚”应读“jiá”
2.[解析]D “裁然不同”应为“截然不同”。
3.B
4.(1)贤哉 回也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5.(1)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 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
(2)示例:①开展“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②开展讲述古代仁”人趣闻逸事活动;③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④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⑤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
6.(1)同“悦”,愉快。 (2)学过的知识
7. D
8.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9.略
10.“我”在老师家偶遇书架爸爸为“我”做了一个书架
11.“笑意”表明妈妈为“我”如此爱书而感到高兴,对“我”用字典作“书架”表示赞赏;从“光泽”可以看出妈妈因为“我”聪慧和爱书而对“我”的将来有所期待。
12.示例一:“看见了,看见了”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我”的想象和期待。示例二:“款款而来”赋予“小书架”人的情态和动作,写出了“我”即将拥有书架的喜悦。示例三:通过“仿佛”引出“我”的想象,表现了“我”期待的心情示例四:“美丽的家伙”表达了“我”与书架亲昵的感情。示例五: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即将拥有书架的愉悦心情。
13.久违的老友:“我”在老师家见过书架,因期待而想象过书架的样子,所以早已熟悉。我的长者:书架变得苍老;书架陪伴“我”,给“我”力量。
14.略
1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