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结合图片思考,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目的达到了吗?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希望落差新旧思潮发生激烈的冲突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背景:1、新(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旧(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2、吸取辛亥革命失败教训,从思想上改造国民。开始标志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黄浦江边。辛亥革命时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秘书长的陈独秀在创刊词《敬告青年》中号召国人建设一个青年中国,这个中国应当具有六个特点: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第二卷开始改称《新青年》。主要阵地 北大红楼: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京大学《新青年》 这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号召打倒孔家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由于他们的文章均发表在《新青年》上,所以《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蔡元培
(1868-1940)浙江绍兴人代表人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文学革命的先驱,文艺理论家、教授。1915年自创办的《青年杂志》。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以后几年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复辟与尊孔》等著名文章,在新文化运动的各个阶段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胡适,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运动,是该运动早期领导者之一。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等。1910年—1916年先后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一生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称为“民族魂”。 1、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自由、平等。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维护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主义立场和坚忍持久的战斗精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代表:《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德先生) (赛先生) “ 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法则。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制度。2、提倡民主与科学旗帜和口号3、是一场文学革命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秀才: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实际: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新文化运动“新”的声音132① 积极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② 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③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评价: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发表《敬告青年》北京大学和《新青年》陈独秀:《新青年》杂志、《文学革命论》,推倒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鲁迅:《狂人日记》(白话小说),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2、提倡民主与科学;3、是一场文学革命①进步性:动摇……,洗礼……,为……做铺垫
②局限性: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③性质:思想解放运动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技术制度思想开端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看,是正确的。但是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改造
创新,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