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 ΔH1=+571.6 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CO(g)+H2(g) ΔH2=+131.3 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 ΔH3=+206.1 kJ·mol–1
A. 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 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
D. 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 kJ·mol–1
2.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QkJ,经测定生成的CO2恰好被100 mL 5 mol·的KOH溶液吸收生成KHCO3,则热化学方程式:C4H10(g)+6.5O2(g)====4CO2(g)+5H2O(l)的ΔH为
A. -16QkJ·
B. +16QkJ·
C. -8QkJ·
D. +8QkJ·
3.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
B. 测量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
C. 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D. 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4.美国迄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德索托下一代太阳能中心于2009年10月27日正式投入使用,美国总统奥巴马亲临现场参观。21世纪人类正由“化石能源时代”逐步向“多能源时代”过渡,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太阳能
B. 核能
C. 氢能
D. 电力
5.化学家借助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和热能,用空气和水作原料成功地合成了氨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合成中所有的电能和热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B. 该合成氨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
C. 空气、水、太阳能均为可再生资源
D. 断裂N2中的N≡N键会释放出能量
6.已知25 ℃、101 kPa下,12 g石墨、金刚石完全燃烧分别释放出393.51 kJ、395.41 kJ的热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7.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
ΔH=Q1kJ·mol-1,室温下,若将1 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Q2kJ,则( )
A.Q1>Q2
B.Q1=Q2
C.Q1D. 无法比较
8.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一定会降低实验准确性的是( )
A. 用滴定管取所用药品
B. 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
C. 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
D. 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
9.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的最理想的途径是( )
A. 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B. 用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后分离出氢气
C. 用Fe跟HCl反应制取氢气
D. 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
10.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O2(g)====SO3(g)ΔH=﹣98.32 kJ·,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等于196.64 kJ
B. 在容器中当有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反应时,放出的热量等于196.64 kJ
C. 在容器中当有4 mol SO2和2 mol O2发生反应时,反应SO2(g)+ +O2(g)===SO3(g)的反应热为﹣393.28 kJ?
D. 在容器中当有4 mol SO2和2 mol O2发生反应时,反应SO2(g)+ +O2(g)===SO3(g)的反应热为98.32 kJ·
11.已知723 K时,2SO2(g)+O2(g)2SO3(g)ΔH=﹣QkJ·,在相同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kJ;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SO2和0.5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2kJ.则Q1、Q2、Q满足的关系是( )
A.Q2=
B.Q2>
C.Q2<Q1<Q
D.Q=Q1>Q2
12.人体内葡萄糖的消耗可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0.6 kJ·mol-1,如果某人每天消耗12540 kJ的热量,则他每天至少需摄入葡萄糖的质量为( )
A. 806 g
B. 1 000 g
C. 1 250 g
D. 15 000 g
13.实验室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除需要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外,所用的其他仪器和试剂均正确的一组是( )
A. 0.50 mol·L-1盐酸,0.50 mol·L-1NaOH溶液,100 mL量筒1个
B. 0.50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100 mL量筒2个
C. 0.50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50 mL量筒1个
D. 0.50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50 mL量筒2个
14.在298K、1.01×105Pa下,将22 g CO2通入750mL1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 mol CO2通入1 L 2 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O2(g)+NaOH(aq)===NaHCO3(aq) ΔH=-(2y-x) kJ·mol-1
B. CO2(g)+NaOH(aq)===NaHCO3(aq) ΔH=-(2x-y) kJ·mol-1
C. CO2(g)+NaOH(aq)===NaHCO3(aq) ΔH=-(4x-y) kJ·mol-1
D. 2CO2(g)+2NaOH(l)===2NaHCO3(l) ΔH=-(8x-2y) kJ·mol-1
15.甲醛(C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以利用甲醇(CH3OH)脱氢制备,反应式如下:
①CH3OH(g)===CH2O(g)+H2(g) ΔH1=84.2 kJ·mol-1
向反应体系中通入氧气,通过反应2H2(g)+O2(g)===2H2O(g) ΔH2=-483.6 kJ·mol-1提供反应①所需热量,要使反应温度维持在700 ℃,则进料中甲醇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5.74∶1
B. 11.48∶1
C. 1∶1
D. 2∶1
二、填空题
16.在25 ℃、101 kPa时,8 g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445.15 kJ,则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O2(g)===H2O(l) ΔH=-285.0 kJ·mol-1
②H2(g)+O2(g)===H2O(g) ΔH=-241.8 kJ·mol-1
③C(s)+O2(g)===CO(g) ΔH=-110.5 kJ·mol-1
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回答下列各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的燃烧热ΔH=________;C的燃烧热ΔH=________。
(3)燃烧10 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4)CO的燃烧热ΔH=________,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已知反应:Cl2+2HBr===Br2+2HCl。
Ⅰ.当有0.2 mol HCl生成时放出8.1 kJ的热量。
Ⅱ.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
请回答:
(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述数据判断断开1 mol H—Cl 键与断开 1 mol H—Br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kJ。
19.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放热反应的观察装置,其实验操作是: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②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打开T形管螺旋夹,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③在中间的试管里盛1 g氧化钙,当滴入2 mL左右的蒸馏水后,即可观察。试回答: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之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CaO、H2O的能量与Ca(OH)2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将该实验中CaO换成NaCl,实验还能否观察到相同的现象?________(填“能”或“否”)。
20.下表中的数据表示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的能量(即键能):
H2和Cl2反应生成HCl过程中的热效应可用如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ΔH1=________kJ·mol-1,ΔH2=________kJ·mol-1,ΔH3=________kJ·mol-1。
(2)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在量热计中(如图)将100 mL 0.50 mol·L-1的CH3COOH溶液与100 mL 0.55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温度从298.0 K升高至300.7 K。已知量热计的热容常数(量热计各部件每升高1 K所需要热量)是150.5 J·K-1,溶液密度均为1 g·mL-1,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4 J·g-1·K-1。
(1)求CH3COOH的中和热ΔH=________。
(2)上述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配制0.55 mol·L-1NaOH溶液时俯视刻度线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醋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醋酸溶液的温度
e.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3)除上述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跟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的数值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次平行操作测得的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2-t1)分别为2.3 ℃、2.4 ℃、2.9 ℃,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________℃。
四、计算题
23.乙炔(C2H2)气体的燃烧热为ΔH=-1 299.6 kJ·mol-1,分别写出表示乙炔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和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反应①是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故错误;B项,ΔH>0,是吸热反应,故错误;C项,催化剂对反应热无影响,反应热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故错误;D项,③-②得到CH4(g)===C(s)+2H2(g) ΔH=(206.1-131.3) kJ·mol-1=+74.8 kJ·mol-1,故
正确。
2.【答案】C
【解析】n(KOH)=0.1 L×5 kJ·=0.5 mol,则由CO2~KOH~KHCO3,可知,n(CO2)=0.5 mol,生成0.5 mol CO2时放出的热量为QkJ,据反应方程式C4H10(g)+O2(g)=== 4CO2(g)+5H2O(l)生成4 mol CO2时放出的热量为4Q/0.5=8QkJ,故选C。
3.【答案】C
【解析】分次加入混合时,容易造成热量损失,使测试结果不准确。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应把酸(或碱)一次加入,只有C错误。
4.【答案】D
【解析】电力不属于新能源,目前电能仍然以火力发电为主。
5.【答案】C
【解析】A项,转化过程中不能全部转化成化学能,伴随其他能量的转化,故错误;B项,氮的固定指游离态转化成化合态,空气中氮是游离态的,属于氮的固定,故错误;C项,属于可再生资源,故正确;D项,断键需要吸收热量,故错误。
6.【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以写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石墨,s)+O2(g)===CO2(g) ΔH=-393.51 kJ·mol-1
C(金刚石,s)+O2(g)===CO2(g) ΔH=-395.41 kJ·mol-1
对应的能量变化图如下:
则有C(石墨,s)===C(金刚石,s) ΔH=+1.90 kJ·mol-1,由图可看出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7.【答案】A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设计下列二种途径进行反应:
依题意,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该过程吸热,ΔH总>0。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焓变与途径无关,ΔH总=ΔH+ΔH′=Q1+(-Q2)>0,Q1>Q2。A正确。
8.【答案】B
【解析】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实验中生成水的量减少,放出的热量减小,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ΔH偏大,只有B符合题意。
9.【答案】A
【解析】用焦炭为原料生成H2,要消耗大量焦炭,只能解决能源利用问题,不能解决能源紧缺问题;热电站需要消耗煤炭,冶炼铁、生成盐酸也要消耗能量,能量在转化过程中都有损失,这都不是最理想的途径;地球上水的储量巨大,太阳能取之不尽, A是最理想的制氢途径。
10.【答案】B
【解析】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在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小于196.64 kJ,A错误;热化学方程式的焓变是指对应化学方程式量全部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在容器中当有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反应时,放出的热量等于196.64 kJ,B正确;反应热是表示按照热化学方程式计量数的物质的量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所以方程式的系数不变,反应热不变,仍是﹣98.32 kJ·,C、D错误。
11.【答案】C
【解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ΔH=﹣QkJ·,
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2 mol SO3气体放热QkJ,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生成的三氧化硫量小于2 mol,所以Q1<Q,
通入1 mol SO2和0.5 mol O2,如果转化率与加入2 mol SO2和1 molO2相同,则放热为kJ,但是此时体系压强比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要小,所以平衡会向左移动,所以实际放出的热量<kJ,即2Q2<Q1,综上得:2Q2<Q1<197 kJ,所以Q2<Q1<Q。
12.【答案】A
【解析】需要葡萄糖的质量为×180 g·mol-1≈806 g。
13.【答案】D
【解析】根据小烧杯的体积可知,所需酸、碱量均为50 mL,分别用两个50 mL量筒量取,A、B、C错误,D正确;采用0.55 mol·L-1NaOH溶液反应,可保证盐酸完全反应,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14.【答案】C
【解析】物质在参加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此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据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CO2与NaOH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0.5 mol CO2与0.75 mol NaOH生成0.25 mol Na2CO3和0.25 mol NaHCO3时共放热xkJ,生成1 mol Na2CO3和1 mol NaHCO3放热4xkJ;又已知生成1 mol Na2CO3放热ykJ,则生成1 mol NaHCO3放热为(4x-y) kJ,C正确。D中物质的量与热量虽然匹配,但NaOH和NaHCO3的状态标注不对,错误。
15.【答案】A
【解析】物质在参加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此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依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出各自反应放出的热量进行解答。要使反应维持在一定温度持续进行,应保证反应2H2(g)+O2(g)===2H2O(g) ΔH2=-483.6 kJ·mol-1放出的热量恰好被反应CH3OH(g)===CH2O(g)+H2(g) ΔH1=84.2 kJ·mol-1全部利用,即CH3OH反应吸收的热量等于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设需甲醇的物质的量为n(CH3OH),需氧气的物质的量为n(O2),则n(CH3OH)×84.2 kJ·mol-1=n(O2)×483.6 kJ·mol-1,=≈5.74。
16.【答案】CH4(g)+2O2(g)===CO2(g)+2H2O (l) ΔH=-890.3 kJ·mol-1
【解析】写热化学方程式通常用三步法:第一步正确书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第二步补加状态,第三步计算补充焓变。8 g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445.15 kJ,则1 mol CH4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890.3 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 (l) ΔH=-890.3 kJ·mol-1。
17.【答案】(1)①②③④
(2)-285.0 kJ·mol-1 -393.5 kJ·mol-1
(3)1 425.0 kJ
(4)-283.0 kJ·mol-1CO(g)+O2(g)===CO2(g) ΔH=-283.0 kJ·mol-1
【解析】(1)四个热化学方程式的ΔH均小于0,都是放热反应。
(2)燃烧热是指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如C生成CO2(g), H生成H2O(l), H2的燃烧热ΔH=-285.0 kJ·mol-1;C的燃烧热ΔH=-393.5 kJ·mol-1。
(3)燃烧10 g H2生成液态水时放热为×285.0 kJ·mol-1=1 425.0 kJ。
(4)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④-③可得:
CO(g)+O2(g)===CO2(g) ΔH=-393.5 kJ·mol-1-(-110.5 kJ·mol-1)=-283.0 kJ·mol-1。
18.【答案】(1)Cl2(g)+2HBr(g)===Br2(g)+2HCl(g) ΔH=-81 kJ·mol-1
(2)62
【解析】(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Δ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0.2 mol HCl生成时放出8.1 kJ的热量, 2 mol HCl生成时放出81 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l2(g)+2HBr(g)===Br2(g)+2HCl(g) ΔH=-81 kJ·mol-1。
(2)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243 kJ·mol-1+2E(H—Br)-200 kJ·mol-1-2E(H—Cl)=-81 kJ·mol-1,2E(H—Br)-200 kJ·mol-1-2E(H—Cl)=-124 kJ·mol-1,断开1 mol H—Cl 键与断开1 mol H—Br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62 kJ。
19.【答案】(1)U形管里的红墨水会沿开口端上升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CaO和H2O反应放出热量使大试管中压强增大,引起红墨水的液面在U形管中的位置左低右高
(4)CaO+H2O===Ca(OH)2
(5)1 mol CaO和1 mol H2O的总能量大于1 mol
Ca(OH)2的能量
(6)否
【解析】从提供的仪器看实验目的,意在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变化说明左边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热量变化,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在实验中大试管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故此实验要求装置必须气密性良好,否则无法观察到现象。
20.【答案】(1)243 436 -431
(2)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1
【解析】(1)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则由表中数据可知ΔH1=243 kJ·mol-1,ΔH2=436 kJ·mol-1,ΔH3=-431 kJ·mol-1。
(2) 反应的焓变: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在反应中H2(g)+Cl2(g)===2HCl(g),ΔH=(436+243-2×431) kJ·mol-1=-183 kJ·mol-1。
21.【答案】(1)-53.3 kJ·mol-1 (2)abcde (3)57.3 kJ·mol-1是稀的强酸与强碱生成1 mol H2O(l)和可溶性盐时对应的中和热,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时需吸收热量,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ΔH>-57.3 kJ·mol-1
【解析】(1)CH3COOH的中和热ΔH=-cmΔT=
≈-5.33×104J·mol-1=-53.3 kJ·mol-1。
(2)a项,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必须好,否则影响实验结果,正确;b项,配制NaOH溶液时俯视刻度线读数,会导致NaOH浓度偏大,影响实验结果,正确;c项,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醋酸的小烧杯中会导致热量散失较多,c正确;d项,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温度后,要将温度计洗涤后再测定醋酸溶液的温度,直接测定影响实验结果,正确;e项,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NaOH体积偏大,影响实验结果,正确。
(3)57.3 kJ·mol-1是稀的强酸与强碱生成1 mol H2O(l)和可溶性盐时对应的中和热,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时需吸收热量,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ΔH>-57.3 kJ·mol-1。
22.【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偏小
(3)不相等 相等 6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反应,能生成0.0 275 mol H2O,而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反应只能生成0.025 mol H2O,因此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此所求中和热相等。
(4)2.35
【解析】(1)为使溶液混合均匀、热量迅速散开,除题目中的仪器外,还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如不盖硬纸板,会使热量损耗,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用60 mL 0.50 mol·L-1的盐酸跟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实验,生成水的量增多,放出的热量增多;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此所求中和热相等。
(4)分析三组数据可知第③组数据与前两组数据相差较大,误差较大,舍去,Δt==2.35 ℃。
23.【答案】2C2H2(g)+ 5O2(g)===4CO2(g)+2H2O(l) ΔH=-2 599.2 kJ·mol-1
C2H2(g)+O2(g)===2CO2(g)+H2O(l) ΔH=-1 299.6 kJ·mol-1
【解析】首先正确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标出状态,最后计算出焓变。先写出2C2H2+ 5O2===4CO2+2H2O,后改为2C2H2(g)+5O2(g)===4CO2(g)+2H2O(l) ΔH=-QkJ·mol-1,由(C2H2)燃烧热为ΔH=-1 299.6 kJ·mol-1知Q=2 599.2。表示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 5O2(g)===4CO2(g)+2H2O(l) ΔH=-2 599.2 kJ·mol-1。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必为1,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l) ΔH=-1 299.6 kJ·mol-1,前者也可用后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