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钓鱼的启示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钓鱼的启示 课件(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1 09:4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13 钓鱼的启示R 五年级上册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等词语。?
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重点)?
3.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难点)lāoěrjiànɡōuyìzònɡpāchúnjǔyòujièjiànsāijiǎo【涟漪】细小的波纹。
【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诱惑】吸引。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解。?
【抉择】挑选,选择。
【沮丧】灰心失望。?
【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近义词抉择——选择 乞求——恳求? 剧烈——激烈
沮丧——失望? 争辩——争论 告诫——劝诫反义词熟练——生疏 得意——失意? 简单——复杂
永久——暂时? 平静——动荡 迅速——缓慢【描写人“情绪低落”的好词】
萎靡不振 车殆马烦 人困马乏 黯然神伤
垂头丧气? 唉声叹气 忧愁苦闷 寂寞伤怀
闷闷不乐听课文朗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根据课文内容为课文划分层次。 课文回忆了作者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34年以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师,对此事才有了深刻的感悟。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我”和爸爸钓鱼的时间、地点以及“我们”钓到了一条罕见的大鲈鱼。?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写“我”把鱼放回湖里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出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了终生受益的启示,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进行赏析。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旧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想一想“永久的回忆”指的是什么? 作者回忆了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自己和爸爸在湖中的小岛上钓鱼和放鱼,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 想一想“终生的启示”指的是什么?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仔细阅读第3—9自然段,找出“我”做起来很难的原因。 “我”不愿意放鱼的原因什么?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2、鲈鱼这么大,这么美,很诱惑人。
3、周围没有人,可以不用受到限制和批评。 请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第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这个时候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会是怎样的?编一编,然后和自己的同伴表演一下。儿子:爸爸,四周都没有人,有谁会知道呢?我们还是不要放了吧?
父亲:孩子,正是因为没有人看见,你才更加应该把鱼放回去。否则,你就自己欺骗了你自己。
儿子:我这一次不遵守,下一次再遵守不就行了吗?
父亲:有了第一次就必然会有第二次,你必须把鱼放回去。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第一个“鱼”指: 。第二个“鱼”指: 。又大又美的鲈鱼人生中的各种诱惑 “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与现在的“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懂得这一点很不容易,也许花了数十年时间;懂得这一点又很了不起,他能让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 怎么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 “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同时实践道德也很难,放掉手里的鱼,需要放弃个人利益。写作方法人物的心理描写要 点心理活动是人们在进行语言、行为、表情等活动前所进行的思维,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1.直接刻画,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一般常用“他感到……”“他想起……”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
2.用神态、动作、语言来反映内心的变化。?
3.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
4.用梦幻巧妙地发出心灵的呼唤。1、看拼音写词语。
bǔ lāo jiǎo jié ɡào jiè yòu huò( ) ( ) ( ) ( )捕捞皎洁告诫诱惑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涟漪: 。
(2)翕动: 。
(3)皎洁: 。
(4)抉择: 。细小的波纹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月亮等)明亮而洁白挑选,选择3、拓展阅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译文】(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有权威也不能使之屈服。 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的感受,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也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课后习题解答】 参考答案:这条鲈鱼是“我”钓了很长时间才钓到的,而且鲈鱼很大,很漂亮,况且没有人看见“我”在什么时候钓到的鲈鱼,所以“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可父亲却坚持要这么做,是因为父亲认为这违背了鲈鱼捕捞开放日的规定,更重要的是,想让“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2.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 )→( ) 参考答案:得意→(急切、不理解)→(乞求)→(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3.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参考答案:“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理解这句话要联系全文内容。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哭出了声”,心情“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就要放弃个人利益。 再如,“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比较难懂,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诱惑人的“鱼”,是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事或物,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如在学校里考试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是向老师说明,还是将错就错?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是退回去,还是放进自己的口袋?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碰到。4.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和大家交流。 参考答案:(1)课文中对“我”有启示的句子是:“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由这句话我想到,正是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使“我”以后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战胜自我,这是“我”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这句话使我深受启发:只有从小接受严格的教育,我们才能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以前,我不理解爸爸为什么对我要求那么严格,现在我明白了。我一定不会让爸爸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