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走遍天下书为侣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1.教师:准备课件以及拓展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两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但是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我们似乎很难作出选择到底带什么东西好。可有这样一个人,她说(课件出示):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味儿?朗读体会“毫不犹豫”的意思。
明确:“毫不犹豫”的意思是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朗读体会出“我”对书的痴爱。
3.这个“我”是谁?(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这是她在1974年为国际儿童图书节所写的献辞里讲到的话,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份感人至深的献辞吧!出示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4.朗读课题,解读课题。
(1)齐读课题, “侣”是生字,知道它的意思吗?(伴侣、同伴)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2)读了这个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你猜猜作者会在文中告诉我们什么?
预测: 作者为什么要走遍天下书为侣? 怎样与书作伴侣? 与书为侣有什么好处?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带领全班同学反复读。在语境中检查字音,纠正字音,识记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三、读书交流,探究体验 。
1.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作为环游世界的伴侣?现在,让我们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细细地体会其中的道理。请大家默读课文, 用心思考。(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全班交流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评。)
3.朗读句子并体会。
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是为什么呢?
课件出示: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1)自由练习朗读。
(2)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可以抓住一个词、一个句子、一处标点、一段话来谈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课件出示: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对比阅读,抓住“?”读出和感受反问的语气,以更强烈地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①理解比喻写法的好处:作者把书当作什么?
明确:一个朋友和自己的家。
②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联系生活畅谈书与“朋友”、“家”的相似之处: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明确: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③作者还把书当作什么?
明确:一个与我同船的人,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课件出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指名朗读,读了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明确:“故地”,老地方,这里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随时想去就去,也就是打开自己喜爱的书就开始阅读,那么简单地就开始了故地重游。这个比喻真形象。
4.指导学生仿写。
“书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课外收集到的名人名言,也试着用“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来说一说。
5.创设对话情境,师生合作朗读体会作者对书的无限喜爱之情。
四、复习生字,活用新词 。
出示生字“侣、娱、盒、豫、趟、诵、零、编、某”,引导学生识记,交流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又是怎样去对待这个书本朋友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见到朋友般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
2.回顾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明确: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3.学生研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做笔记:
(1)自由读,想象着你就是著名作家尤安·艾肯,你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读书方法。
(2)梳理写作顺序:请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我”的读书方法:
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来介绍读书的方法。
引导学生梳理、概括,这既是理解内容的过程,更是锤炼思维的过程。
(3)谈谈“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对我们的启示:
明确: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4)挑战读,比一比谁的朗读最富有感染力。然后试着背一背这一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5)你看,读同样的文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怪不得作者说,读书,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这句话的含义。
三、阅读链接,学以致用。
下面我们就用尤安·艾肯的读书方法来读一首诗歌,题目叫做《神奇的书》。(见阅读链接)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品一品哪儿最让你感动。
3.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4.谈一谈你的独特理解。
5.背一背这首诗歌。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
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时,我采用联系比较的策略,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朋友”“家”,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的道理。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学生会理解得更快,体会得更深刻。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书,让这个世界充满真善美。当学生真正感悟到这一点时,读书的欲望是从心底迸发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号召他们加入读书的行列。
课讲完了,我要把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读书的热情化作他们的行动。但这一点做得很不到位。因为我所在的学校处于贫困山区,学生们家庭状况都不是很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做的图书目录,我发现学生手里的图书少得可怜。于是我又充分发挥同学们做的书目的作用,让同学们传阅每人的书目,开展“互借互读”的读书活动,大大拓宽了学生读书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