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桂花雨(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桂花雨(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2 10:2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桂花雨
课题
桂花雨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在教学设计上,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首先,通过自读自悟,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然后,再读课文,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学前准备
1.搜集作者的资料和桂花的资料。(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能正确读记“姿态、迷人、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重点
感知课文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过渡: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们,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琦君的脚步去感受一下她的童年趣事。
2.板书课题,组织交流桂花和作者的资料。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齐读课题。
2.交流对桂花的了解和作者的资料。
3.围绕课题,学生质疑。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当代女作家,____
____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
《______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组织自学字词。
3.引导学生围绕“阅读提示”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4.检查初读效果。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字词。
2.默读“阅读提示”并思考。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浸: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2.本文作者先写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_______
________,接着写___________
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时时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三、品读课文,理解文意。(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3.结合全文,引导学生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
1.自由读课文。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自由交流自己读后的感悟。
3.结合全文,交流“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唯一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不来台风,我们( )可以收几大箩筐桂花。
(2)小时候,我( )对什么花,( )不懂得欣赏。
(3)桂花( )开,母亲( )开始担心了。
(4)( )桂花总是被风雨吹落,香味( )比摇下来的就差多了。
四、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引导思考:你有什么童年趣事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回顾自己的童年趣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互相交流阅读感悟。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悟对话和动词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另外,在教学中,我还非常注重读写结合,让学生模仿课文说一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