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9-21 22: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声现象
1.1 声音是什么
1、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一般是靠___________来传播的.
2、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而产生.如图,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
3、“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泡啸.”中的吼、叫、泡啸,分别是 、
、 振动而产生.
4、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这是利用 来听声音.
5、水中的游鱼被站在岸上的人讲话声吓跑,鱼听到的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鱼听到声音是经历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物质传播,这个现象说明气体能传声以外,同时说明_____________也能传声.
6、如图,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______通过_____传给______.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7、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 ) A.有发声体 B.有发声体和耳朵
C.有发声体和介质 D.有发声体、介质和耳朵
8、小华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 振动停止以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D.声具有能量
9、钟声“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 A.钟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0、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如图所示,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
A.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B.声源发声太强,换用发声较弱的声源
C.离实验瓶远一点,就可以听不到声音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
11、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 ( )
A.传声 B.传热 C.导电 D.通风
12、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13、小明、小花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花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小强正在弹吉他.
(1) 他们在探究什么问题?
(2) 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由你设计这个实验,会怎样设计?
14、看图说理:
图a 图b
(1)观察图a能得出结论是: ;
观察图b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如果按照上图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想法,图a 中怎么知道鱼是听到拍手的声音把鱼吓跑的,而不是看到拍手的动作被吓跑的;图b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
15、观察与探究
某课外探究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小球弹起,这是为什么呢?假如在月球上重做此实验,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
16、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明分别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1)将两张桌子紧挨着,小红敲击桌子一边,小明在另一边听,感受声音的大小;
(2)将两张桌子离开一条缝,做法同上,比较声音的大小.
填写下表:
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