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二
【学习内容】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学习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自主阅读“趣味语文”,并能说出“趣”在哪里。体会锤炼文字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学前准备】
1.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逸闻佳话。(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2.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5)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6)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
(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谈表达方法,读相关句段,这样做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过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不断的牵挂呀!请同学们默读本组的几篇课文,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3.回顾课文,交流互动。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小组派代表发言。
说说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和
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4)小结。
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二、日积月累
1.背诵古诗词,激活积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三首,请大家先来背诵一遍。
2.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1)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①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如“故乡情”“浮云”“游子”“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
②熟读成诵。
(2)课外拓展交流。
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之情的诗文。
三、趣味语文
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在读中感悟,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推敲”的含义。然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贾岛作诗时严谨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最后根据对故事的理解,交流“趣味语文”到底“趣”在哪里?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3.历代的诗话、笔记中,记载了许多诗人琢字炼句的逸闻佳话,把你知道的、搜集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4.总结:因为这样的一个故事,同学们懂得了“推敲”的含义和好处,这在今后的习作中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感受到古人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达到了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程度。这种严肃认真的创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拓展: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