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2 11:2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自己的活动安排,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能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
【学前准备】
搜集与“浓浓的乡情”这一主题相关的资料。(师生)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古人就曾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句诗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小组交流讨论
1.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
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5.小结过渡:
刚刚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三、展示活动方案
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课时 习作
【学习目标】
能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大胆地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二是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地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在活动中我们有同学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好。那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温故知新,交流感受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抓住一个人、事、物来完成文章,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依据主题,发挥想象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家乡的新面貌。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会有怎样的感慨。
四、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2.投影出示,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3.先自行阅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再在大体讲述的基础上尝试适当地加以运用。
五、交流示范,动笔写作
1.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2.同桌交流,借鉴习作经验。
3.自由阅读文后“趣味语文”中的《“推敲”的来历》,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奥妙,将体会内化到习作的行动中。
4.动笔写作。
六、引导修改,共同提高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七、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给其他同学一个启发。
3.展示优秀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