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繁芜丛杂( ) 诽谤( )( ) 诬蔑( )( )
卓有成效( ) 浅尝辄止( ) 悼念( )
嫉恨( )
【答案】 wú fěi bànɡ wū miè zhuó zhé dào jí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创 (2)空
2.语境辨析法
(3)这些矛盾若不及时疏导化解,将会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由量( )变到质变,从而引发不可估量( )的群体性事件。
(4)经过慎重的考虑,他作( )出一个决定,要关闭那些小的作( )坊。
【答案】 1.(1)chuànɡ chuānɡ (2)kònɡ kōnɡ
2.(3)liànɡ liánɡ (4)zuò zuō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答案】 (1)诅 狙 (2)陨 殒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1.明确词义
(1)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浅尝辄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坚韧不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卓有成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2)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3)坚,坚定;韧,柔韧。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4)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2.理解辨析
(1)摸索·探索
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常是经验、方向、门径、技术等。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对象常是奥秘、原因、根源、知识、实质、本质等。
(2)衷心·忠心
“衷心”是真心、出自内心的,如衷心感谢。“忠心”是指心的忠诚,如忠心耿耿。
3.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看了这个视频以后,不禁豁然开朗:其实,此次出台的《经济区房地产开发销售中介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无多少新意。( )
(2)尽管制作组浅尝辄止,但展现出来的野心足以让人期待后续作品的表现,或许这只是在给未来的《如龙》试水呢?( )
(3)永康有着制造业的优良“基因”,有着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优势,广大企业家要弘扬坚忍不拔、敢于担当的企业家精神,不断克难攻坚,开创发展新局面。( )
(4)中国在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方面卓有成效:10年来,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有效地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
(5)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县政府为更好地完成今年脱贫任务,用更清晰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更有效的方法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新路子,扎实推进扶贫工作。( )
(6)华春莹在北京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忠心祝愿古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相信有风格、有担当的古巴将继续在国际和地区舞台上发出洪亮声音。( )
【答案】 (1)√ (2)√ (3)× 句意不强调信念如何,强调要有“韧性”,应该使用“坚韧不拔”。(4)√ (5)× 应用“摸索”。(6)× 句意强调“出自内心的”地祝愿,应用“衷心”。
[常识·速览]
识作者
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
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1847年12月至
1848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了《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
升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它“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担负起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的工作。1885年和1894年恩格斯先后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恩格斯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马克思合著《共产党宣言》《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
识背景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地与世长辞了。在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马克思的逝世,在欧美各国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3月17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亲友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将他和1881年12月逝世的妻子燕妮葬在一起。在这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代表无产阶级对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达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对于马克思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知常识
文学常识
悼 词
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诔辞、哀辞、吊文、祭文等。现在悼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狭义的悼词是指在追悼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寄托哀思的专用哀悼文体。本文即是后者。它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
(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4)给去世者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向去世者家属表示慰问。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本文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作了精要总结,主要从科学研究成就和革命斗争事业两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并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全世界无产阶级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挚友的沉痛悼念。
[文脉·梳理]
【答案】 ①深远影响 ②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一段中作者用哪些精确的词句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深沉哀悼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 “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
2.第2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2段总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这一部分内容,“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领起下文第3、4、5、6、7段。
二、阅读课文第3~7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第4段作者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说明剩余价值被发现的意义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手法:类比。
作用:①热烈赞颂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意义;②把抽象的道理表现得通俗易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恩格斯用达尔文的发现类比来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而突出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
4.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理论贡献(科学家)(对于历史科学)
实践贡献(革命家)(对于无产阶级)
①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理论)
③其他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①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②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③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最伟大的贡献)
三、阅读课文第8~9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如何理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公敌。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这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的总结。
6.“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中的“将”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删。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也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
■合作探究·
7.马克思的逝世使恩格斯极度悲痛,但第1段却采用叙述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对此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从身份上看,恩格斯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来悼念自己的领袖,这种特殊的身份,再加上特殊的环境使作者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入悼词,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示例二)从目的上看,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仅仅是寄托哀思,更主要的是在于评价领袖的思想和业绩,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悲痛和哀思的方式是含蓄的。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鲜明的衬托
文章在介绍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使得经济研究领域豁然开朗之后,说:“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这里通过“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的对比,衬托出马克思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这是运用对比从反面衬托的手法。
在文章第8段中,恩格斯论述了无产阶级与其敌人对待马克思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敌人“嫉恨”“诬蔑”“驱逐”“诽谤”“诅咒”他,这就更加说明马克思具有强烈的斗争性,他的理论对敌人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2.写法指导
运用衬托写人“两方法”
衬托是记叙文写人常用的手法之一,运用衬托写人的方法有:
(1)以人衬人。如《三国演义》里“三顾茅庐”这一节,用徐庶、司马徽、崔州平、诸葛均、黄承彦等来凸显诸葛亮的形象。运用“以人衬人”的手法,首先,必须处理好衬托者和被衬托者各自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主次一定要分明。其次,不要顾此失彼,作为衬托方,与被陪衬方之间常是相辅相成的。再次,灵活巧妙地运用正衬与反衬。
(2)以境衬人。以对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描写渲染来突出描写的主要对象,所以有人又把这种手法叫作“以境衬人”。比如鲁迅的《故乡》里描绘了一幅含有深蓝、金黄、碧绿,能给人以美感、色彩明丽的画面,有效地衬托少年闰土机敏活泼、充满活力的形象。另外,有时通过对次要人物的描写或借助于旁观者的评议来凸显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烘云托月”手法的一种运用。比如乐府诗《陌上桑》里,诗人仅以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感受,就从侧面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
运用“以境衬人”的手法要注意:一是处理好“境”和“人”的关系,要突出“人”这一重心;二是写“境”要适度,既不可“过分”,又不可“不及”。
3.迁移运用
请运用衬托手法写一个人,突出人物特点。3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父亲正在卖草莓,一位拄着双拐的老人走来。他只有一条腿,另一条是空空的裤管,头发蓬松,衣衫褴褛。恰在这时,走来两个“老外”。他们对老人比比画画,嘀嘀咕咕,还哈哈大笑。其中一个胸前还挂着高级照相机,据说拍完一摇就可以取照片呢。他绕到老人面前,“咔嚓”照了一张。爸爸一见,怒火心中起。他一个箭步蹿上去伸手抓住相机,大声斥责:“不许拍!”那“老外”吓了一跳。这时走来个工商干部,见此情景立刻喝道:“住手!不能这样对待外宾。这岂不惹外宾生气,成何体统!”后又转向“老外”,赔着笑脸说:“对不起,先生。哈哈,这儿风景不错吧,拍拍风景,别理他,哈哈……”那干部脸上堆满笑容,递上两支烟。那两个“老外”看着眼前这情景,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爸的犟劲上来了,仍不让步,指责那干部:“外宾怎么着,外宾也得遵守中国的规矩!有损国格的就是不能拍!”在爸爸的监督下,那“老外”红着脸取出底片,当着爸爸的面曝了光。爸爸脸色平静了许多,对他们说:“以后不能再拍有损中国人尊严的照片,风景还是可以照的。”“老外”向残疾人道完歉,走了。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马恩友谊密码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这是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同时也是马恩友谊之花盛开40年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外貌、性格、气质、感情上都有所不同,在阶级层面、经济条件上更是存在着落差。当时的马克思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而恩格斯家境殷实,在马克思困窘时,恩格斯竭尽全力资助他,甚至从事自己非常不喜欢的商业。他们互帮互助,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创下了不朽的事业!
【应用角度】 “友谊”“合作”“追求”等。
2.精彩应用
友谊是朋友间交往的情谊,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纯洁而美好的感情。真正的友谊是以崇高的理想为目标,以互助互爱为纽带的高尚的情谊。马恩友谊曾经也经受过考验。在一次书信往来中,身陷生活困境中的马克思并未对刚痛失爱妻的恩格斯表示出真诚的关心,这让恩格斯有些懊恼。但他们都能够冷静审视自己,互通心声,最终冰释前嫌。
[佳作·领悟]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①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②我是在居斯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岁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的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只言片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欢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③《羊脂球》这部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戏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悟的生活的窗口。读他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④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泉源,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诚然,绝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不过是堕落,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淳朴派和明晰派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使他获得营养而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⑤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还活着,毫无疑问,他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3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这个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留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⑥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最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怀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一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亮点借鉴】
1.学开头
本演说是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词,紧扣演讲词的特点,开篇点明演说人的观点、情感。
2.学细节
第②段画线句子对莫泊桑的细节描写,写出了他的开朗、坦率、谦恭等性格特点。
3.学用词
本演说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如文中加点的词语。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
下车伊始:现指刚到一个地方或新工作岗位,文中指莫泊桑初次写作。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卷帙浩繁:形容书籍数量多。
4.学比喻
第④段画线句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莫泊桑的作品比喻成美的泉源,对他的作品给以极大的赞美。
5.学结尾
本文第⑥段是主旨的升华,特别是画线的句子,充分肯定了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并预言莫泊桑将与他的作品一样获得永生。
[训练——落实提升]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
芜杂(wú) 诬蔑(miè) 给予(ɡěi) 空白(kōnɡ)
河畔(pàn) 掩盖(yǎn) 估量(liànɡ) 肤浅(fū)
诅咒(zǔ) 嫉恨(jí) 诽谤(fēi) 衷心(zhōn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给”应读jǐ,“空”应读kònɡ,“量”应读liánɡ,“诽”应读fěi。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自毫 逝世 掩盖 满腔热情
领域 喜悦 竟相 剩余价值
坚韧 悼念 宗教 蜜切注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毫—自豪,竟相—竞相,蜜切注视—密切注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B.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C.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探索。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C [A项,“永垂不朽”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B项,“卓有成效”指成绩,效果显著。C项,“探索”侧重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此处应用“摸索”。D项,“必须”①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②加强命令语气。]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国家来说,勤俭节约是立国之本,____①_____是治国之道。俭可以养廉,廉可以治国。____②____是处在繁荣盛世的贞观之治时期,魏征____③_____不断劝谏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历史表明,勤俭和廉洁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克勤克俭____④____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勤俭节约所要求的清静寡欲、淡泊节制,可以消解和克制人内心的贪婪和欲望,有效防止国家公权力的腐败滥用和官吏的贪污腐化,实现廉洁自律的内在要求。在这个意义上,勤俭节约____⑤____是敦风化俗的重要手段,____⑥____是防腐倡廉的重要途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也
即使
仍
往往
不仅
也
B
更
即使
也
往往
不仅
更
C
也
虽然
却
一定
既
而且
D
更
因为
还
常常
/
并且
A [“立国之本”与“治国之道”之间是并列关系,故①处选“也”; ②处与下句之间没有转折和因果关系,所以应该选用“即使”; ③处强调“照旧”,应用“仍”;“一定”表达过于绝对,“往往” 表示某种事情在一般情况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常用来说明有一定规律性的事情;“常常”只是说明重复出现的某种情况或动作行为,不受其他情况、条件的限制,所以④处应选“往往”; ⑤⑥是并列关系,故选“不仅”“也”。]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C.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D.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A [A项,改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