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题 §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黄唯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长度与时间的单位及其关系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钟、表。能读懂说明书,并能进行简单的操作。3、介绍几种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4、知道误差与错误。
过程与方法 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和仔细观察的习惯,认识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对科学的重要性。
重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教具 学生自备透明刻度尺、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两块三角板、停表。
学法、教法 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教学环节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1、长度与时间的单位及其关系换算关系?2、1cm等于多少纳米? 1dm等于多少微米?3、12min等于多少小时? 720s等于多少小时?有时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要求很高,有时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要求不高。当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则要选择适宜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二.新课讲授(三)、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测量工具:①长度的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其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透明刻度尺、三角板、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让学生认识了解。②时间的测量工具:测时间的工具有手表或停表等。2、使用方法: ①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察要点:①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②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大?③量程(测量范围: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2)使用方法:①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垂直。 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④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3)结果组成: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练习】用刻度尺测书的长和宽。②停表的使用方法:拿出停表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特殊方法。①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介绍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替代法……*如何测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的直径*如何测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②时间测量的特殊方法。*采用数脉搏跳动的方法估测时间(四)、测量误差。我们从黑板上的记录发现虽然测的是物理课本的长和宽,但每一次测量结果不相同。为什么?1、什么是真实值? 每个物体的长度都是一定的,这个长度称为真实值。2、什么是测量值? 通过测量得到的值叫做测量值。3、什么是测量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测量误差。4、减小误差的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由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以及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测量误差。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动手进行了一些测量,对我们物理实验有了体会,测量时一定要按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在实验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要会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要认真观察。四.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 2.课后作业 思考回答仔细观察刻度尺回答观察书图2-15、2-16、2-17回答学生练习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回答看书23回答
教 学 反 思
PAGE
1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题 §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黄唯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时间单位“秒”3.会进行长度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4、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 经历测物体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 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难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教具 学生自备透明刻度尺、1米刻度尺、停表。
学法、教法 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教学环节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参照物?在物理学中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2、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少。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等。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测量?怎样进行测量呢?今天我们来学习§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新课讲授(一).测量的意义:①利用秒表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估测时间②给出一个具体物体,让学生估测长度③大清早和中午比较感觉上有何不同?有多少度?④运动会上,我们说谁跑得快,有多快?以上事例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估测得可靠吗?准确吗?为了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结论: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二).测量单位及换算: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经常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1、单位:古代:长度单位:身边物品或自然规律变化、丈、尺、寸、英里、里、光年等 时间单位: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日晷仪、沙漏、水钟等。 国际单位制:长度单位:米,符号为m。时间单位:秒,符号为s。为了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我国在1984年采用。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时间的单位还有: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2、换算关系:①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②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③换算规律:大单位换算为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换算为大单位除以进率(注意:负指数学生没有学?)一道题中,注意写单位时要么全用汉字要么全用符号,不允许出现汉字符号混用的现象。如:1千米=1000m 或1km=1000米【出题练习】7.8dm=_____m=______mm 60μm=_____mm=_____m0.05km=____m=______cm 20 h=_____ min=_____s720 s=_____ min =_____ h 360 min =_____ h=_____s单位换算的正确书写格式:(略)3、长度和时间的估测①建立1m、1dm、1cm、1mm的长度概念②建立1h、1min、1m的时间概念【出题练习】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某同学身高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一节课的时间为45_______,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_____。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四、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 2.课后作业 学生回答让学生估测学生回答学生看书P19-20归纳学生熟悉2、3分钟。学生总结练习作答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或估计练习作答
教 学 反 思
PAGE
1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题 §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黄唯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用表测时间。2、能够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3、练习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与用表测量一段时间的方法;4、知道进行实验探究、分组合作。
过程与方法 经历测物体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和仔细观察的习惯,认识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对科学的重要性。
重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教具 刻度尺、三角板、皮卷尺、停表、牙膏外包装盒、细铜丝、铅笔、乒乓球等
学法、教法 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教学环节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1、长度和时间有哪些单位?基本单位是什么?2、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是什么?3、学生观察自己手上的刻度尺和停钟,找三位同学分别说明他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我们如何利用刻度尺和停钟进行正确的测量活动呢?二.进入新课(五)、测量活动学生活动1:用刻度尺测长度先观察刻度尺,并记录分度值及测量范围。让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大约6分钟时间,教师巡回指导。123平均值长度l/cm宽度b/cm测量结束后比较测量结果,并提问:为什么我们不少的测量结果不相同呢?下去好好讨论。学生活动2:长度的估测(1)学生上黑板分别画出1m、1dm、1cm、1mm的长度。(2)估测教室的长度和宽度、黑板的长度和宽度,并测量。(3)估测课桌的长、宽、高,并测量。长度L/cm宽度M/cm估测实测估测实测教室黑板课桌估测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课桌、凳子、黑板、教室、操场、钢笔等的长、宽、高。学生活动3:时间的测量(1)估测1分钟的时间。(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2)用停表或手表先测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可得脉搏跳动1次所需的时间。(3)请一部分学生用停表或手表来测量一个学生从后门走到讲台的时间,另一部分学生用脉搏跳动次数来估测一个学生从教室后门走到讲台的时间,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学生活动4:长度的特殊测量(1)测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的直径(2)测地图上铁路线的长(3)测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三.小结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情况,告诉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要像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那样认真实验,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通过本节实验课,大家动手进行了一些测量,对我们物理实验有了体会,测量时一定要按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在实验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要会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要认真观察。四.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课后作业 学生回答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学生回答学生实验学生实验
教 学 反 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