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快与慢

文档属性

名称 2.3快与慢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9-23 10:10:00

文档简介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题 §2-3快与慢(1)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黄唯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2、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3、会读、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4、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应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对不同速度单位进行换算。判断匀速直线运动
教具 玩具小车(每组一辆)、停钟(每组2块)、卷尺(每组一把)、桌面
学法、教法 启发、讲解、演示实验、讨论
教学环节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课引入平时我们经常说,这个物体有快,那个物体慢,那我们是怎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3 快与慢(1)问:大家看书24,看哪个人跑得快呢?二.进行新课(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看谁跑在最前。(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看谁先到终点。教师总结上面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1、比较方法:(1)跑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跑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跑相同时间比缴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因此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计算公式:根据定义,速度= 即: 变形:公式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单位:主单位-----米/秒(m/s) 、交通运输----千米/时(km/h)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提问】高速公路上各显示牌表示什么意思?读法、写法:“米/秒”读作米每秒。用符号m/s或ms-1表示;“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 -1表示。单位表示的物理意义:“米/秒”表示这个物体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千米/时”表示这个物体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10 m/s、500km/h各表示什么意思?单位换算:1 m/s的速度与1 km/h的速度比较哪个大?1 m/s=km/h=3.6 km/h因为3.2 km/h>1 km/h,所以1 m/s>1 km/h记住:1 m/s=3.6 km/h提问:****怎样比较速度单位的大小和速度的大小?学生回答:换算为同样的单位比较练习:(1)汽车的速度为30m/s,火车的速度为72 km/h各表示什么意思?谁跑得快?(2)720km/h=?m/s ,300 m/s=?km/h ,250km/h =?m/s。公式V=S/t的应用:例题:1、看课本25页书上的例题2、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刘翔以12.91s取得男子110m栏的冠军,这个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12.95s),同时也追平了世界纪录(12.91s)。那么刘翔在这次短跑中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及要求已知:s=110m,t=12.91s。求:v=?解:根据题意得:答:刘翔的短跑速度约是8.52m/s,合30.67km/h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四项:已知,求,解,答。书P 28练习3)测量速度的方法:26页用卷尺和停表测玩具小车的速度;信息窗:测量速度的方法。三.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了解了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要求,知道了有关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四.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 2.练习与评测P21-22 看书24回答学生回答s = vt 或t = s/v 学生思考学生读学生回答学生算算学生回答学生练习学生练习
教 学 反 思
PAGE
1§2-3快与慢(2)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题 §2-3快与慢(2)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黄唯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2、了解人和一些运动物体的大致速度。3、学习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过程与方法 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重点 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计算路程和时间
难点 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是否变化的方法及运动状态判断。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景。
教具 玩具小车(每组一辆)、停钟(每组2块)、卷尺(每组一把)、桌面
学法、教法 启发、讲解、演示实验、讨论
教学环节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速度?用来表示什么?2、速度的公式、单位与换算、表示的意义等。3、在生活中,有的物体速度基本保持不变,有的物体的速度时快时慢,那我们如何来描述物体的这些运动呢?二、新课教学(二)、机械运动:匀速运动与变速运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组织学生分析课本P27图2-25,探究小汽车行驶时速度的变化: ⑴、由图中内容和数据算出v1、v2、v3; ⑵、比较v1、v2、v3的关系;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⑶、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小结论:这辆小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快慢始终如一,即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是不变的,故小车的这种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之。(2)特点:快慢不变,沿直线运动。速度V大小是一个定值,与S、t的大小变化无关。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提问:生活中你见到有什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教师解释: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引出下一个内容。***组织学生分析课本图2-26。探究天鹅飞行时速度的变化。  ⑴、又图中数据算出v1、v2、v3;  ⑵、比较v1、v2、v3的关系;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⑶、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小结论:天鹅在飞行中速度越来越快。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故这只天鹅所做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把物体运动速是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之。(2)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生活中我们怎样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中变速的大小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3、匀速曲线运动与变速曲线运动******人和一些运动物体的大致速度。书P 28,记住:人步行的速度。(三)、速度公式V=S/t的应用:例题:投影问题:(可以是学生“想一想”中记录的数据)(1)李刚同学正常步行20秒钟走了24米的路程,求他步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2)李刚正常步行,从家到学校要走10分钟,那么李刚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3)学校到电影院约是1.2千米,李刚正常步行去电影院大约需多少分钟?让三个同学分别板演这3道题。下面同学分三组做,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逐题点评板演情况,注意计算题的格式及公式、单位要统一。练习: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2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的安全区?【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公式v= s/t,s=vt和t = s/v 多种方法做出比较得出结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看最多能用几种方法。教师巡视,最后展示学生的各种解法。解法1:已知:v1=0.8cm/s,v2=5m/s,s1=92cm,s 2=500m求:t1、t2解:由得答:∵t1>t2 ∴人能跑到安全区。解法2:已知:v1=0.8cm/s,v2=5m/s,s 2=500m求:s1解:由得s1=v1t1=0.8cm/s×100s=80cm答:∵s1<96cm ∴人能跑到安全区。解法3:已知:v1=0.8cm/s,v2=5m/s,s1=96cm求:s2解:由得s2=v2t2=5m/s×120s=200m答:∵s2>500m 能跑到安全区。解法4:已知:s1=96cm,v2=5m/s,s 2=500m求:v1=?解:由得答:∵v1>0.8cm/s ∴人能跑到安全区。解法5:已知:s1=96cm,s 2=500m,v1=0.8cm/s求:v2=?解:由得答:∵v2<5m/s ∴人能跑到安全区。〖解计算题注意〗(1)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四项:已知,求,解,答。(2)与数学里解方程不同,物理计算不但要求准确的计算,更要求充分的说理。(3)格式、单位统一。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方法、情感。四、作业1. 了解P28信息窗,完成“请提问”。2. 课后练习1、2 。 3、完成《分层达标训练》中本节内容。 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掌握人步行速度学生练习
教 学 反 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