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基本史实,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材中“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青铜器、甲骨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甲骨文和现代汉字的渊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鼎鼎大名,这些成语都与鼎有关,那么你知道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鼎是什么吗?我们平常书写的汉字是如何形成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新课讲授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25~26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青 铜 器 出现时间 主要用途 功能转变 铸造技术 代表
原始社 会后期 饮食、祭 祀、军事等 由食器等发 展到礼器 泥范铸 造法 司母 戊鼎
教师讲解: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
杂,需要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2.教师讲解: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反映了当时灿烂辉煌的文明。
(二)甲骨文记事
1.教师提问:你知道汉字是由什么文字演变来的吗?
学生回答: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2.教师提问:甲骨文是一种怎样的文字?
学生回答: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教师讲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发现在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刻着符号,他经过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认识到这些符号,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整个世界。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6万片,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约4500个,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3.教师讲述: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那么,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27页,回答甲骨文使用哪些造字方法,并加以说明。
学生回答: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教师补充: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课堂总结
以青铜器和甲骨文为代表的夏商周文化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我国的先民们用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铸就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板书设计◇
青铜器和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