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过程与方法】
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等,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研读材料,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水利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都江堰的修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7年7月17日,以“感恩祭祀·李冰传承特有文化”为主题的“2017·中国都江堰李冰文化国际旅游节”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盛大开幕。本次旅游节增加了国际传播的元素,主办方特别邀请了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知名旅游达人前来共同祭祀李冰父子,感受千年古堰的传统文化,向全球传播活动盛况。你知道李冰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吗?他修建的都江堰有何重要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新课讲授
(一)战国七雄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33页,回答战国七雄分别是哪个七个国家。
学生回答:齐、楚、燕、韩、赵、魏、秦。
教师补充:为了加强对战国七雄所在地理方位的了解,我们可以将其编成一句歌谣:齐、秦、楚、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间。
2.教师提问: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拓展疆域,获取利益。
3.教师补充:战国时期的战争具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那么,这一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役呢?
学生回答: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4.教师引导: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那么,秦国是如何崛起的呢?
(二)商鞅变法
1.教师提问:从下面这幅地图中,我们可以了解战国时期的哪一重要历史信息?
学生回答: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掀起了变法运动。
2.教师提问:图中商鞅变法是众多变法中成效最大的。商鞅变法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东方六国歧视秦国,秦孝公深以为耻,决心改革图强。
3.教师展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
措施 影响
政 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官僚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 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 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4.材料展示: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65次,以下是秦军战绩。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知识,你认为商鞅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学生回答: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总结:商鞅变法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原因是顺应了时代潮流,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同时离不开商鞅敢于同旧贵族势力抗争、勇于改革的品质。
教师引导:战国后期,秦国不仅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同时,还注重兴修水利。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教师提问:都江堰是哪位历史人物在哪里主持修建的?
学生回答: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2.教师引导:观察教材第36页《都江堰示意图》,这一工程主要分成几个主体工程?这些工程分别有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3.教师讲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那么,这一工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教师总结: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灌溉和防洪。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三、课堂总结
战国时期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局势混乱,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由称霸变为兼并。兼并战争加速了分裂局面的结束,使国家逐渐走向统一。这一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而纷纷变法,各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战国时期的
社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