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其中甲的示数是 ;乙的示数是 .二者温度相差 .
2、把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写出来:(1)钢水浇铸成钢___________;(2)火山爆发时岩浆变为岩石_________;(3)黑板在潮湿天气里的“出汗”现象_________;(4)湿衣服凉干_______;(5)卫生球放一段时间变小________.
3、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是因为冰棒_ ____时要__ ___,后者是酒精__ __时要___ __.
4、体温计使用后用酒精消毒,而不能将它放入沸水中消毒是因为
.医生用体温计计给一个病人量体温,示数为37℃,他没有甩就给小明测体温,然后又忘记甩了,接着又给小红量了体温,如果小明的体温为38℃,小红的体温为37.5℃,那么这两次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5、通常情况下,物体处于那种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如固态氢的熔点是—259℃,液态氢的沸点为—25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在—250℃时,氢是____态,氧是____态.
6、 “神舟”载人飞船由长征运载火箭发射,火箭与空气高速摩擦,会产生大的热,因此,
科学家为此研制了可耐几千摄氏度的高温材料,另一方面还在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毁火箭的作用层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农民晒粮食的时候,要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这是为了提高粮食中水分的_______;把粮食摊开,这是为了增大粮食中水分的______,这样做都能加快粮食中水分的______.
8、人们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利用了在常温下 的方法,把石油气储存在钢罐里的,另外还有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 .
9、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
了 .
10、图书馆、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要使用二氧化碳,先将二氧化碳液化装入钢瓶里.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 时要 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1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
缥渺的雾
晶莹的露
凝重的霜
轻柔的雪
同样的水分子
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物态可以变化
犹如生活需要色彩
试分析文中的有关物理过程
文中句子 物态变化 吸、放热情况
液化
凝重的霜
二、选择题
12、测量液体温度时,下面错误的说法是 ( )
A.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B.测量前应先估测待测物体的温度,以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C.读数时应该让温度计离开待测物体
D.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相平
13、根据下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钨 固态氢 固态氦
熔点/℃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272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入铜水中不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 ?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保持不变 ?
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D.同种物质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15、在医院里,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B.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华 D.消毒,保持卫生
16、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有关这个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已经熔化 ( )
B.BC段海波没有吸收热量,所以温度没有升高
C. BC段海波在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完成熔化过程
D.图象上AB段为固态,BC段为液态,CD段为气态
17、冰是一种制冷剂,主要是因为 ( )
A.冰的温度低 B.冰的传导热的能力强
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D.主要是因为冰的放热能力强
18、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
在荫凉处,则 ( )
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B.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
19、如图所示,铁匠将烧红的铁器打制后放入冷水时,升腾起一团“白气”,“白气”是由 ( )
A.水汽化形成的?B.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铁汽化形成的?D.铁和水反应生成的
20、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
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21、如图,盛酒精的小烧杯漂浮在盛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
后观察到,大烧杯中的水只产生了少量气泡,而小烧杯中的酒精已经沸腾.
这个现象可以使我们认识到 ( )
A.酒精比水吸热多 B.酒精比水吸热快
C.酒精的沸点比水低 D.酒精的温度比水高
三、问答题
22、粘木料用的胶是在100℃左右的温度熬化的,温度再高就会熬焦,失去粘性,所以熬胶要用图所示的两层锅,两层锅之间装着水,这样就不会把胶熬焦了.为什么?
23、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已含有科学思索的成分.如图所示
是东巴文“晒干”,字上部:太阳光线;字中部:水气;字下部:大地.试简单说明这个字
的物理含义.
24、小明在家中看了CCTV—1的新闻联播节目,看到“神舟3号”飞船成功升入太空的壮丽景象.当“长征2号”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瞬间,火箭底部涌出了巨大的白色气团.小明想到,这些白色的气团是什么呢?于是他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这并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当火箭刚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台底,航天工程师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这样就巧妙的攻克了这个技术难关.你知道这些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吗?为什么大水池能起到保护发射台底的作用.
四、实验与探究题
25、(1)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
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
A?____ ____;
B _________.
(2)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
26、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A. 液体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
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选填“A”、“B”、“C”或“D”)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2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给两杯
水加热,观察其中温度计示数不
变的那一个,它的读数是_____℃.
(2)实验中,如果要节约酒精灯的
酒精并适当缩短实验时间,你认
为可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 _____.
28、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水和酒精,张小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酒精体积/mL 水体积/mL 酒精体积和水体积之比 现 象
12.5 12.5 1:1 冷却到-8℃未发现凝固.
12.5 30 1:3 冷却到-8℃未发现凝固.
12.5 75 1:6 冷却到-8℃发现凝固.
12.5 370 1:30 冷却到-6℃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12.5 750 1:60 冷却到-4℃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⑴仔细看一看表中的数据和记录的现象,张小同学是否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
⑵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
⑶这个结论在实际中有何应用?
五、计算题
29、.一支没有完成刻度的温度计,只有0℃和100℃两条刻度线,旁边放一把毫米刻度尺,温度计的0℃对着6mm刻度处,100℃的刻度线对着206mm刻度处,当温度计的水银柱达到100mm处时温度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