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开国大典 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 开国大典 课件(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1 22:5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26 开国大典R 五年级上册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诞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3.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难点)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作词,聂耳谱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是一首民族解放的战歌。在人民中间广为流传,对激励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典diǎnfùwěixié副委协宾泽奏诞钮瞻拂骑嗓党擎聂bīnzézòudànniǔzhānfúqísǎnɡdǎnɡqínɡniè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点击下面的图片开始笔顺和词语学习吧!【开国大典】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
【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迎风招展】形容红旗随风飘动的样子。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近义词:汇集瞻仰宣告协商飘拂排山倒海反义词:肃静汇集挺立庄严整整齐齐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分别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写了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后三个方面。游行大典前入场典礼阅兵 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找出来,读一读。大典前:入场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到北京,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的人们,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比喻
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天安门广
场上人如海、旗如潮的热闹场
面,表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
动和兴奋的心情。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
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
(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 )礼炮响起来。
( )下午三点整,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 )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123456大典时:(1)典礼默读课文5——10节,按顺序排序。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
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
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排山倒海的掌声”“一齐投向”体现了什么? 一方面表现了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心情,表现了人们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另一方面衬托出了人民领袖的伟大形象。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
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里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全场肃静”表现了当时庄严的会场气氛;从掌声的热烈程度可以看出群众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当时高涨的情绪。 文中对阅兵式的哪些兵种进行了具体描写?从中能够感受到什么?(2)阅兵 文中用“开头”“接着”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详细地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在阅兵式上的出色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军队威风凛凛、纪律严明、渗透着人民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自豪的感情。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
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什么? 夸张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于子弟兵的无比信赖与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也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红流”
“光明”? 借喻、双关。“红流”是人们带着灯笼火把形成的人流;“光明”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当时人们举着灯笼火把照亮整个北京城;二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后前途一片光明。大典后:游行 场面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中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场面描写就是对这个特定的时间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要选好角度,分清主次;注意点面结合,既简单地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又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出主要人物的活动;用多种方法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注意事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视频资料观看,写一篇观后感。√√√√2.比一比,再组词。瞻仰屋檐拂晓仿佛骑马崎岖委托萎落开国大典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后看向迫切希望见到1、背诵第七自然段。
2、查一查有关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认真观看。 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后习题解答】 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和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先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写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2.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1)下午三点整……投向主席台。
(2)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隆隆声。
(3)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同志们万岁!” 从这些语句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爱戴和尊敬,同时也感受到毛主席和人民群众心心相连,也深爱着自己的人民。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再从课文中找出能表达人们强烈感情的句子讨论交流。(1)“直奔”反映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喜悦的心情。
(2)“一齐”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都对革命领袖充满了崇敬与爱戴之情,对新中国成立的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