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昼与夜 课件(18张PPT)+教案+课文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昼与夜 课件(18张PPT)+教案+课文分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9-21 16:51:01

文档简介

第 12 课“昼与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昼与夜”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 4 单元“白天与黑夜”中的第 1 课。不仅因为和太阳位置变化或月相变化相比,昼夜现象更加简单,而且作为单元主线也应该先认识昼夜现象。本课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关的现象,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昼夜现象。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都是探究与昼夜有关的现象。活动 1 太阳出来了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日出前后景物的不同,再进行比较认识原因:和有无太阳的光和热有关。活动 2分为 3 个部分,分别通过实例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对动植物生长、活动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昼夜现象很熟悉,这是身边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最常见也往往是最忽视的。所以与昼夜相关的现象,学生可能会说明一些。但他们未必比较系统地去认识这些现象。所以本课就是要引导他们从科学的角度去观察这些现象,从而对昼夜相关的现象有科学系统的认识,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昼夜不同的自然现象。本活动的教学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天气和环境等)布置学生观察一次日出或日落。在课堂上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这些发现,分析造成昼夜景色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 训练学生能举例说明现象。昼夜更替现象对动植物生长、活动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很多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类举例说明这些现象。举例应该要能比较完整地表达,并能说明问题。这不仅是学习有关科学知识,也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
1. 知道昼与夜的主要差异是有没有太阳的光和热。
2. 知道昼与夜更替现象对动植物生长、活动有影响。
3. 能举例说明昼与夜更替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乐于观察、善于发现,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昼夜更替现象对动植物生长、活动及人类生活有影响。
教学难点:比较发现昼夜的主要差异是有没有太阳的光和热。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相关图片。
学习准备:课前 1~2 周布置学生观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天气和环境等)布置学生
观察一次日出或日落。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与驱动情境。
问题:这幅画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
(二)活动探究
(1)活动 1:太阳出来了
问题:日出或日落前后,景物有哪些不同?
交流:学生按照日出(或日落)前后的不同时段,分别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教师归纳板书。
讨论:比较这些发现,造成昼夜景色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昼夜景物现象不同的原因是和有无太阳的光和热有关。
活动:根据观察,用绘图的方式把校园的某处景物在白天和黑夜的差别记录下来。
要求: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熟悉且曾经观察过的景物来记录。
②讨论观察的情况。
③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
交流:比较这些发现,造成昼夜景色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活动 2:昼夜更替对生物活动的影响
问题:动植物在白天和黑夜会出现不同的状态吗?
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
出示:莲在昼夜不同状态的图片。
讨论:区分哪一幅莲是白天的状态,哪些是夜晚的状态。莲在白天和夜晚有哪些不同。
任务:分发一组几种动植物在昼夜不同状态的图片,请学生区分哪些是白天的状态,哪些是夜晚的状态。
活动:学生区分图片。
记录:将小组的活动情况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交流:分组介绍活动手册中记录的结果和理由。
小结:同样由于白天有太阳发出的光和热而夜晚没有,所以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会受到昼夜更替的影响。
媒体:几个人类生活受昼夜影响的例子。
活动:结合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昼夜更替对生活影响的例子。
交流: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昼夜现象对人类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八、板书设计
课件18张PPT。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白天与黑夜第12课 昼与夜观察并描述日出前后景色的变化。我的发现光明 黑暗 模糊 清晰
黑色 红色
温度
太阳快出来了,天空越来越红。昼夜景色有哪些不同昼夜景色有哪些不同思考:昼夜景色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观察和记录观察校园的某处景物在白天和黑夜的差别。
根据观察,用绘图的方式把白天和黑夜的不同记录下来。太阳带来光和热哪幅是白天,哪幅是夜晚?白天和夜晚的莲有什么不同?哪幅是白天,哪幅是夜晚?白天和夜晚的各有什么不同?牵牛花哪幅是白天,哪幅是夜晚?白天和夜晚的各有什么不同?哪些动物在白天活动?哪些动物在白天活动?举例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对动植物生长、活动的影响。举例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