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课“做一辆小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做一辆小车”是《科学》二年级上册“小车动起来了”中的第 2 课。在了解了玩具小车的特征后,同学们就会萌生做一辆玩具小车的想法,由此进入第 6 课“做一辆小车”的学习。要做一辆小车,首先要先了解它主要由哪些部件所组成,这些部分发挥了什么作用,为制作小车时选择合适的材料打好基础。制作好的车轮要能灵活转动,需根据车轴的粗细来考虑车身和车轮上孔的大小,同时,还要思考组装的方法。
这课是继一年级下册“我们的小竹筏”后,同学们又一次接触工程技术的内容,同时为下一个单元“做磁铁玩具”做铺垫。本课虽然只有 1 个活动,但可以分成 2 个小活动。
小活动 1 通过观察一辆小车来认识小车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小活动 2 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玩具小车由哪些部件组成不太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弱。他们往往会找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粘贴在一起来做一辆小车,但是,如果车轮贴在车身上,那车轮就转动不了。因此,学生对做一辆小车的活动会很感兴趣。
三、教学策略
1. 动手前先动脑。做一辆小车并不是简单的手工制作,需要有思维的参与。在制作前,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小车,怎样让车轮灵活转动等问题,让学生不会盲目动手。
2. 课前先收集材料。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可以充当小车的部件,让学生提前收集制作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1. 知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2. 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能让车轮灵活转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教学难点: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能让车轮灵活转动。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小车的部件、组装好的小车、课件。
学具准备:塑料瓶、牙膏盒、纸筒、吸管、竹棒、瓶盖、硬纸片、纸黏土。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琪琪和彬彬正在组装一辆小车。
问题:琪琪拿起车轴问彬彬: “这是什么部件?”
交流:小车还有哪些部件组成呢?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做一辆小车”。
(二)活动探究
活动:制作我的小车
(1)小活动 1:观察小车的主要部件。
媒体:出示拆散的小车部件。
问题:小车由哪些部件组成 ?
讨论 : 这些部件分别是小车的哪个部分?有什么作用?
交流:学生分小组对小车的组成进行汇报。
展示:小车的不同组成部件,包括车身、车轮、车轴。
演示:请学生代表进行小车的组装。
小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2)小活动 2:做一辆小车。
媒体:出示各种生活中的材料。
问题:这些材料分别适合做小车的什么部件?为什么?
讨论:选择合适的材料准备制作小车。
交流:你选择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制作小车的哪个部件?原因是什么?
整理: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制作小车的材料。
讨论:如何制作小车的不同部件?分小组进行讨论,确定小车的制作方法。
活动:选定材料制作车身。
问题:怎样在车身上安装车轴和车轮?
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确定安装车轴和车轮的方法。
指导:参照活动手册的做法,在车身上和车轮上钻孔。
思考:要让车轮灵活转动,那孔的大小要钻多大?
活动:在车身上和车轮上钻孔。
要求:先用铅笔确定孔的位置和大小,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钻孔。
活动:组装小车。
要求:在活动手册上填写组装小车的步骤,再根据步骤来操作。
展示: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车,并让小车动起来。
交流:你的小车是怎样做的?它能动起来吗?
小结:要让车轮灵活转动,车身和车轴上孔的大小要根据车轴的粗细来考虑。
八、板书设计
第 6 课 做一辆小车
小车的主要部件:车身、车轮、车轴
课件16张PPT。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小车动起来了第6课 做一辆小车小车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小车由哪个部分组成?小车由哪个部分组成?小车由哪个部分组成?用这些部件组装一辆小车每个部件各有什么作用呢?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这些材料分别适合做小车的哪个部分?讨论与交流你选择哪些材料?
这些材料分别制作小车的哪个部件?
选择的原因是什么?聚焦与评价怎样在车身上安装车轴和车轮?确定轮子安装的位置在哪里?
要让车轮灵活转动,那要钻多大的孔?钻孔 先在车身和车轮上钻合适的孔组装小车讨论:组装小车有哪些步骤?组装 测试小车 小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你的小车能动起来吗?改进小车 收集小车的改进建议,继续完善小车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