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 )
A.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
C.出现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
D.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2.大化改新得名的原因是( )
A.这次改新是一次重大改革,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B.这次改新是以大化天皇为核心进行的
C.改革仿照的是中国隋唐的“大化”制度
D.进行改革的天皇的年号是“大化”
3.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
A. 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 B.把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
4.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建设 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
5.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 )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崇拜神灵
6.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有 ( )
①土地归属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 ②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 ③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④强制普及初等教育
A .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 )
A.大和国家建立
B.大和统一日本
C.大化改新
D.武士阶层的出现
8.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数百国。”公元5世纪,统一“数百国”的是 ( )
A.大和 B.高丽 C.琉球 D.本州
9.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
A.大王 B.皇帝 C.天皇 D.素丹
10.日本的大化改新,仿照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 )
A.阿拉伯 B.英国 C.朝鲜 D.中国
11.大化改新时,正值中国的 ( )
A.三国时期 B.东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唐朝时期
12.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7世纪,中国处于繁荣昌盛的隋唐时期。而同一时期的日本在中国的影响下也进行了大化改新,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遣唐使
鉴真东渡
唐长安城太极殿
日本奈良著名建筑
中国唐装
日本和服
请回答:
日本大化改新主要借鉴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日本向唐朝学习的途径是什么?所示图片显示了唐朝在哪方面的影响?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日本产生什么影响?
结合图片,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及对后人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1:CDCDBACAADD
12.(1)遣唐使、唐朝高僧传播;建筑、服饰。(2)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攽,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唐朝文化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启示:对中日文化的比较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唐朝的强盛,日本的善学;中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1.在中国唐朝时期,西亚出现的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波斯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阿拉伯人是东西方的“文化使者”,这主要是因为阿拉伯人( )
①发明了10个数字符号 ②改造了10个数字符号并把它传入欧洲 ③翻译了许多希腊著作并将其加以传播 ④将中国的某些科技、文化传入西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关于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②创立了伊斯兰教 ③创立了文学名著《天荷马史诗》 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美国在2017?年1月27号,特朗普颁布了针对七个主要穆斯林国家的“禁穆令”。“禁穆令”出台以后,遭到了美国西海岸民众的普遍抵制。穆斯林国家的人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5.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下列不属于阿拉伯帝国重视知识的现象是 ( )
A.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B.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C.大量翻译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
D.创办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大学纷纷出现
6. 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是在( )
A.麦加 B.耶路撒冷 C.麦地那 D.巴比伦
7.某宗教最基本的宗教活动是“五功”,其最大的教派有逊尼派和什叶派。据此判断,该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8.下列宗教中,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9.某历史著作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于联系各种不同的教派,发生了最有效的纽带作用。”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描述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东正教
10.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穆罕默德”“公元7世纪”“清真寺”等信息。他们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11.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阿拉伯学者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凭借阿拉伯帝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沟通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伟大的创造者】
材料一 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幸运者——穆罕默德是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宗教的三重创造者,他自己是个文盲,既不能读书,也不会写字,但他却带来了一部经典。既是诗篇,又是法典,也是祈祷书,直到今天,还被四分之一的人类所崇拜,被视为妙文、智慧和真理的奇迹.......这是永恒的奇迹。
材料二 当他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麦加时,他本可以对古莱氏人进行一次正当的报复,可以因他们.......而予以惩罚。同他的助手们的意见相反,同当时的习俗相反,他宽容了他们,只想到感化他们,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辅助者......他这个阿拉伯人坚定而又廉洁,他从未丧失过他的诚信,他是一个极有礼貌的人。
(1)材料一“穆罕默德是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宗教的三重创造者”中的民族、帝国和宗教分别指的是什么?
(2)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和帝国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二,你从穆罕默德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知识的尊重者】
材料三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材料四 “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 阿拉伯谚语
材料五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世界史?古代史》
(4)结合教材知识说说阿拉伯帝国重视知识的表现。
(5)从材料可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0:ADDCDCDCCA
11.(1)民族:阿拉伯民族;帝国:阿拉伯帝国;宗教:伊斯兰教。
(2)伊斯兰教的创立,缓和了阿拉伯半岛上各个部落之间的矛盾,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为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宽容对待别人;具有坚定的信念,要讲诚信;对别人要有礼貌。(言之有理即可)
(4)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5)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并把它们发扬光大。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