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一、单项选择
1.“瞧,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这些就是他的礼物,比金银更贵重。”“他”是指 ( )
A.尼罗河
B.埃及法老
C.金字塔
D.狮身人面像
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
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
C.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3.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 ( )
①狮身人面像 ②象形文字 ③太阳历 ④甲骨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古代埃及从统一到灭亡,共经历了 ( )
A.3000多年
B.2600多年
C.2500多年
D.2000多年
5.下图所示的建筑物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是哪一文明区域最有影响力的象征之一( )
A.黄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6.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下列对金字塔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该建筑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B.该建筑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C.该建筑是古埃及的军事防御工程
D.该建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7.“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这一古代礼仪出现于 (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8.下列有关古代埃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明从未中断
B.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C.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D.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二、组合列举
9.古埃及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1)在新王国时代法老______________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2)古代埃及的文化取得很高的成就,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________的修建,是古埃及法老残酷压迫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
三、材料解析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岁,尼罗河!
你来到这片大地,
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
……
你永不停息地浇灌着大地,
沿着你从天国下降的旅程。
……
材料二 金字塔现存约90座,规模最大的胡夫金字塔高约146.5米,基底每边长230多米,用200多万块巨石砌成,每块石头重约2.5 吨,最重的一块达50多吨。塔内建有墓道、墓穴,塔面用光滑的石板覆盖,与阳光、沙漠交相辉映,极其雄伟壮丽。
(1)材料一中诗歌歌颂的是什么?埃及人为什么要热情地歌颂它?(3分)
(2)古代埃及文明的形成与这条河流有什么密切关系?(3分)
(3)胡夫金字塔修建于4600多年以前,当时没有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于是有人说金字塔是火星人建造的,有人说是“大西洲人”所建。你对金字塔的修建有什么看法?(4分)
1.A
2.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促进了古埃及农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故选C。
3.A [解析] 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和太阳历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甲骨文是中国的古老文字,故A项符合题意。
4.C 5.D 6.C 7.A
8.A [解析] 公元前525 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故A错误。
9.(1)图特摩斯三世
(2)象形文字
(3)金字塔
10.(1)尼罗河。因为尼罗河滋养了两岸的土地和居民,孕育出古老的埃及文明。
(2)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埃及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淤泥;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得航行变得极为容易,促进了整个流域的统一。
(3)金字塔是世界奇观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当时社会阶级结构的真实写照。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单项选择
1.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该地区出现文明的时间大约为 ( )
A.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3100年
C.公元前24世纪
D.公元前18世纪
2.人类早期的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下图是哪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中国
D.古巴比伦
3.文字是承载语言的图像或符号。下图是西亚人发明的古老文字,它诞生于 (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4.《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国王是 ( )
A.胡夫
B.汉谟拉比
C.哈佛拉
D.图特摩斯三世
5.下面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疆域图,为有效统治该地区,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民主共和,人民主权
C.诸侯林立,封邦建国
D.中央集权,地方郡县
6.下列描述,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的是( )
①楔形文字 ②60进位制 ③《汉谟拉比法典》
④象形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在这部法典中记载:“打掉他人牙齿的人将会被敲掉牙齿。挖去别人眼睛的人也要被挖出眼睛。”这也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 )
A.古罗马的社会状况
B.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
C.古代印度的社会状况
D.古代雅典的社会状况
8.《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
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二、辨析改错
9.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中花园是古巴比伦时期建造的,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相当发达,罪徒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楔形文字】
17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在两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发现了许多刻有符号的泥版。有人认为这是虫子爬过的遗迹,有人认为是古人的文字。欧洲学者展开了长期、艰苦的破译工作,考证出它是一种古老文字——楔形文字。
(1)楔形文字的发明者是哪一古老居民?楔形文字是如何写成的?(4分)
【文明更迭】
正当人们在这片广阔的两河流域上定居、繁衍生息的时候,在这些条件优越的地区以外,土壤不那么丰腴而且更容易受季节改变所影响的地方,正在出现的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人口虽少却更有活力的民族——原始游牧民族。游牧者不可避免地会和定居者发生冲突。
——韦尔斯《世界史纲》
(2)为什么说“游牧者不可避免地会和定居者发生冲突”?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后,是怎样加强对该地区统治的?(4分)
【依法治国】
第一九六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二〇〇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二〇五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汉谟拉比法典》
(3)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是怎样的一部法典?(4分)
1.A
2.D [解析] 图片里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一地区被称为两河流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就发源于此,故选D。
3.B [解析] 从图片中文字判断,该文字为楔形文字,它产生于两河流域。
4.B 5.A
6.A [解析] 楔形文字、60进位制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故选A。
7.B [解析]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根据题干所述可知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
8.B [解析]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规定突出地说明该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9.(1)√
(2)× “古巴比伦”改为“新巴比伦”
(3)× “罪徒”改为“战俘”
10.(1)苏美尔人。楔形文字是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的。
(2)适合于定居生活的古代两河流域对于游牧民族有极强的吸引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法典体现了在同等级的公民中实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对等原则,在不同等级中维护高等级的利益。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单项选择
1.下图为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摩亨佐·达罗。它大约出现于 ( )
A.公元前4300年
B.公元前3100年
C.公元前2200年
D.公元前2070年
2.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建立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等级制度的是 ( )
A.苏美尔人
B.阿摩利人
C.巴比伦人
D.雅利安人
3.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脚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他们这样宣传的根本目的是( )
A.神化等级制度
B.为人们选择职业创造依据
C.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D.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4.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 )
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掌握军权
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5.公元前6世纪,印度和中国均产生了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在中国是孔子,在印度则是( )
A.汉谟拉比
B.图特摩斯三世
C.哈佛拉
D.乔达摩·悉达多
6.佛教的哪些内容体现了反对印度婆罗门特权的要求 ( )
A.消除欲望
B.“忍耐顺从”
C.“众生平等”
D.因果报应
7.安徽省境内的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传播到中国的时间是 ( )
A.西汉末年
B.隋朝末年
C.唐朝初年
D.明末清初
8.下列有关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B.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C.地位低下的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D.佛教支持种姓制度,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二、辨析改错
9.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公元6世纪,在印度半岛出现佛教,其创始人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佛教教义适应了当时反对刹帝利特权的要求,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佛教的传播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造物神“梵天”用口创造出A,用手创造出B,用腿创造出C,用脚创造出D。(如下图)
材料二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1)依据材料一填写下列表格。(5分)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A
________
祭司贵族
掌管祭祀
B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武士、官吏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C
________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D
________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2)材料一涉及古代什么地方的什么制度?它说明了什么社会关系?(4分)
(3)材料二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是不是真正的平等?请说明理由。(2分)
1.C 2.D 3.D 4.D
5.D [解析] 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和哈佛拉是古埃及法老,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创始人,他在公元前6世纪创立佛教。
6.C
7.A [解析] 佛教产生后,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公元前1世纪是在西汉时期,故选A。
8.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故D项叙述不正确。
9.(1)× “公元6世纪”改为“公元前6世纪”
(2)× “刹帝利”改为“婆罗门”
(3)√
10.(1)婆罗门 刹帝利 国王 吠舍 首陀罗
(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四个等级地位不平等,界限森严。
(3)不是。这种平等仅仅是精神上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