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第一单元 上古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第3课 古代印度
一、严格的种姓制
二、佛教的创立一、严格的种姓制
1、南亚次大陆最早的文明
2、雅利安人入侵及新国家的建立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
(1)等级划分 (2)特点
(3)发展 (4)实质 (5)影响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 舍 首陀罗梵 天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③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④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印度的种姓制度二、佛教的创立
1、背景
2、创立
3、教义 (1)早期 (2)发展
4、传播 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了佛教。佛教的创立者是印度释迦族迦毗罗卫王国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被后人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静修者”。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的诞生地 释迦族净饭王的王后摩诃摩耶在回娘家天臂城分娩的途中,经过迦毗罗卫城和天臂交界处的蓝毗尼花园时,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葱茏茂盛的无忧树下,伸手去抚树枝时,就在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经考古证明,离此地西边1000公里就是释迦族的古都迦毗罗卫城。佛说: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基本教义:“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因果报应”佛教的传播 印 度中 国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蓝毗尼蓝毗尼蓝毗尼蓝毗尼藏传佛教的文化代表——拉萨布达拉宫供奉在大雄宝殿的三身佛像佛教文化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佛教文化释迦牟尼圣诞(四月初八日又名浴佛节和佛诞节)
佛欢喜日(七月十五日又名盂兰盆节)
释迦牟尼佛成道(十二月初八又名腊八节,或佛成道节)观音菩萨圣诞(二月十九日)
观音菩萨成道(六月十九日)
观音菩萨出家(九月十九日)佛教节日重要节日:浴佛节 腊八节 、涅槃节
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