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高一同步教学资料: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 单元综合评估)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人教版高一同步教学资料: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 单元综合评估)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0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9-26 16:18:00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火车站售票厅悬挂的是列车时刻表
B.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长度的仪器
C.出租车按位移大小计费
D.“万米”赛跑,指的是位移为一万米
【解析】 火车站售票厅悬挂的是列车时刻表,不是时间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而不是测量长度的仪器;出租车是按路程收费而不是按位移大小收费;“万米”赛跑指的应是路程为一万米.
【答案】 A
2.甲、乙二人同时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是静止的.”乙说:“它做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判断正确
B.乙判断正确
C.甲、乙二人不可能都正确
D.甲、乙可能都正确
【解析】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选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答案】 D
3.
如右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象.由图可知(  )
A.t=0时,A在B的前面
B.B在t2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
C.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2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
D.A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大
【解析】 x-t图象中图线与x轴交点的坐标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由所给图象看出,t=0时,A在B的前面,A对.x-t图象的交点表示相遇,t2时刻A、B相遇之后A仍静止,B继续向前运动,即t2之后,B跑在A的前面,B对.x-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象可知,开始时A的速度较大,后来A变为静止,B一直以恒定速度运动,所以C、D错误.
【答案】 AB
4.如下图所示,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的时刻是15日09时0分
B.“神舟”五号飞船从点火到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用的时间是9小时40分50秒
C.飞船成功着陆的时间是11小时42分10秒
D.“神舟”五号飞船在空中总飞行时间为21小时23分0秒
【解析】 “神舟”五号飞船点火和着陆对应的是某一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点,因此,选项A正确,而选项C错误.“神舟”五号从点火到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是一段时间,在太空中飞行的总时间也是一段时间,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因此,选项B、D正确.
【答案】 ABD
5.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到乙地.该物体在乙地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又从乙地做匀速直线运动返回到甲地.在描述该物体整个运动过程的几个位移图象中,正确的是(  )
【解析】 该物体运动的三个过程都需要时间,并且时间不能倒流,所以其位移先均匀增加,再不变,然后又均匀减小为零,故A、B、C均错,D正确.
【答案】 D
6.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
C.加速度大的物体,运动速度也大,速度的变化量也大
D.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解析】 根据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可知A正确.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B正确.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得快,而速度不一定大,速度的变化取决于加速度和时间,所以C错.D中当速度减小时,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正确答案为AB.
【答案】 AB
7.如右图所示,是A、B两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质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
B.B质点先以5 m/s的速度与A同方向运动1 s,而后停了1 s,最后以5 m/s相反方向的速度匀速运动
C.B质点最初3 s内的位移是10 m
D.B质点最初3 s内的路程是10 m
【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平行于时间轴,图线在t轴上方为正方向,在t轴下方为负方向,当速度为零时,图线在t轴上.
【答案】 C
8.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 s跑了61 m,7 s末到7.1 s末跑了0.92 m,跑到终点共用10.8 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9.26 m/s
B.运动员在前7 s的平均速度是8.71 m/s
C.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为9.2 m/s
D.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
【解析】 全程平均速度 = m/s=9.26 m/s,前7 s的平均速度′= m/s≈8.71 m/s.7 s~7.1 s内的平均速度 ″= m/s=9.2 m/s.因时间变化只有0.1 s,故此平均速度 ″ 可视为7 s末的瞬时速度.
【答案】 D
9.
一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0~ta段的加速度小于ta~tb段的加速度
B.0~ta段火箭上升,tb~tc段火箭下降
C.t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c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解析】 v-t图象的斜率反映加速度,斜率的大小反映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反映加速度的方向(即加速还是减速).
【答案】 AD
10.
某质点沿一直线运动的x-t图象如右图所示,关于该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质点先上坡,后走平路,再下坡
B.质点先做匀速直线运动,接着停了一会儿,后来做反向匀速直线运动
C.2 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前2 s内位移为负值,2~8 s内位移为正值,所以2 s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
D.0~2 s内质点的位移为零,0~4 s内质点的位移为0.2 m
【解析】 x-t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A错误;根据x-t图象,质点在0~4 s内一直沿正方向运动,B正确,C错误:根据位移是物体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可知,0~2 s内质点的位移为0.2 m,0~4 s内质点的位移为0.4 m,D错误.
【答案】 ACD
11.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则(  )
A.在前3 s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
B.在1~3 s内质点做加速度a=-2 m/s的变速直线运动
C.在2~3 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同1~2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解析】 由图象可知,质点在0~1 s内做速度v0=2 m/s的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在1~3 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m/s2=-2 m/s2,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所以B正确;在2~3 s内,速度为负值,说明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但加速度与1~2 s内的完全相同,因为图线的斜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C正确.
【答案】 BC
12.
如右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和乙的速度并不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解析】 由v-t图象知,甲、乙两质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A、B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位移等大、反向,C错误;由于甲、乙两质点的出发点无法确定,故甲、乙两质点的距离可能越来越大(如图a),也可能先变小再变大(如图b),D错误.
【答案】 AB
二、非选择题
13.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沿着一段坡路下行,在第1 s内通过1 m,在第2 s内通过3 m,在第3 s内通过6 m,在第4 s内通过9 m,求最初2 s内、最后2 s内以及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析】在最初2 s内的位移x1=1 m+3 m=4 m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1== m/s=2 m/s
在最后2 s内的位移x2=6 m+9 m=15 m
平均速度为2== m/s=7.5 m/s
全程的位移x=1 m+3 m+6 m+9 m=19 m
其平均速度为v== m/s=4.75 m/s.
【答案】 2 m/s 7.5 m/s 4.75 m/s
14.一辆赛车正以6 m/s的速度缓慢行驶,如果它获得2 m/s2的加速度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经历多长时间后,它的速度增加到 18 m/s?从具有加速度开始8 s后它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解析】 由a==得t== s=6 s.
v=v0+at′=6 m/s+2×8 m/s=22 m/s.
【答案】 6 s 22 m/s
15.
在节假日期间,你可能到公园或游乐场玩过蹦床,如右图是一个同学某次蹦床后的v-t图象,已知t2=2t1,结合你的体会和经历,分析下列问题:
(1)它所做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
(2)他跳起时的速度多大?
(3)他哪段时间是上升的,哪段时间是降落的?
(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是选上升过程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还是选下降过程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答案】 (1)此同学不是做匀速运动,而是在做初速度为v0的减速运动;
(2)起跳速度为v0;
(3)在0~t1时间内速度为正,是上升过程,t1~t2时间内速度为负,是下降过程;
(4)从图象可以看出,是选上升过程的速度为正方向.
课件20张PPT。一、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质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并不真实存在.
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把一个运动物体抽象成质点有以下两种情况:
(1)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来代表整个物体;
(2)当运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处于次要地位时,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2.参考系与坐标系
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一个其他物体做参考系.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其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选择参考系要尽可能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捷、方便.
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应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3.时间和时刻的区别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对应的是位置、速度等状态量.而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对应的是位移、路程等过程量.如:第4 s末、4 s时(即第4 s末)、第5 s初(也即第4 s末)等均为时刻;4 s内(0 s至第4 s末)、第4 s(第3 s末至第4 s末)等均为时间.时刻和时间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时刻,时间轴上某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4.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5.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矢量;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两者之间亦无确定的数量关系.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在无往复的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但在曲线运动和有往复的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都不等于平均速率.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与联系6.对加速度的理解及计算
加速度是高中物理中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该物理量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下面对加速度的理解说明几点:
(1)加速度是有方向的:是一个矢量,可以有正、负.这里的正和负表示的是加速度的方向.当规定了某一方向为正方向时,若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同,则a为正值;若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则a为负值.
(2)不能认为正加速度一定大于负加速度:加速度的正或负表示的是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或相反,它不同于数学上的正负数.因此,数学上正负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不能用来比较物理上同类矢量的大小.物理上同类矢量比较大小时,比较的是绝对值,所以加速度比较大小应比较绝对值.如:a1=2 m/s2、a2=1 m/s2、a3=-3 m/s2,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3>a1>a2.(3)不能凭加速度的正、负就判定是加速还是减速运动:在直线运动中,加速或减速运动是根据加速度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方向是相同或相反来判定的,而不是凭加速度的正、负判定.其实,加速运动对应a>0,减速运动对应a<0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必须选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只有在选定v0的方向为正方向时,才能仅凭a的正、负判断是加速还是减速运动.
(4)不能认为物体有加速度,物体速度就一定增加:物体有加速度,说明它的速度在改变,改变情况可以是速度值不断增大,也可以是速度值不断减小,还可以是速度值保持不变.如: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值就不断增加;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值就不断减小;而我们后面将学习的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值就保持不变,只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因此,有加速度并不意味着速度值一定增加.(5)不能认为加速度的值越大.速度变化就越大:加速度反映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的变化率,是 ,不是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不是变化量,变化量是Δv,两者的关系还与时间有关,决不能说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6)加速度的计算可以利用公式a= 进行求解,找出一段时间内的初、末速度,但一定要注意方向性.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沿直线朝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几个运动物体有相同的位移时,它们的路程也一定相同
C.几个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不等,但它们的位移可能相同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于零,其位移也不等于零【解析】 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经过的实际路径的长度,是标量.因此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才有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但即使这种情况下也不能说路程就是位移,因为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A错.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具体路径无关,路程与具体路径有关,因此几个物体的位移相等时,路程不一定相等,B、D错.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二、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图象由于能更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因而在解题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主要是指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物体运动的x-t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特征:若图线平行于t轴表示物体静止,若是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越小),表示速度越大(越小).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或相反).截距:纵轴截距表示初始时刻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移;横轴截距表示物体到达参考点的时刻.
图象交点:表示物体相遇.
图象折点:图线返折,表示该时刻前后物体运动方向不同.
2.v-t图象
物体运动的v-t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特征:图线平行于t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斜率绝对值越大(越小),表示加速度越大(越小).斜率的正(或负)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运动(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面积:图象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
截距:纵轴截距表示初始时刻的速度;横轴截距表示速度减为零的时刻.
交点:纵坐标表示相等的速度,横坐标表示速度相等的时刻,注意交点不表示物体相遇.
折点:图线返折,表示该时刻前后加速度的方向不同,但速度方向可能不变.A、B、C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做直线运动,如右图所示是它们位移与时间的图象,由图可知它们在t0时间内(除t0时刻外)(  )
A.平均速度
B.平均速率vA>vB>vC
C.A一直在B、C的后面
D.A的速度一直比B、C要大三、纸带的分析问题
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代表物体的运动情况,从纸带上直接得出运动物体的运动时间及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经测量可得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根据纸带上点迹的疏密可判断运动情况;利用 可求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当Δx取很小的值时,可粗略认为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一位同学左手拿着一只秒表, 右手拿着一支彩色画笔,当他的同伴牵动一条宽约5 m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他的笔下沿着直线向前移动,每隔1 s他用彩色画笔在纸带上点一个点,如下图所示.连续点了6个点,量得x1=5.18 cm,x2=4.40 cm,x3=3.62 cm,x4=2.78 cm,x5=2.00 cm.
(1)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多少?
(2)纸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多大?
(3)纸带在这段时间(连续6个点)内的平均速度多大?单元综合评估
点击进入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