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 秋天的怀念 课件(幻灯片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 秋天的怀念 课件(幻灯片2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2 19:5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五课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远无私的母爱,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同学的感恩情怀。1.感受人物形象。
2.领悟深沉无私的母爱。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第1课时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激情导入 【课题解析】
题目中的“秋天”点明时间,“怀念”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即秋天里又引起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自主预习 【走近作者】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河北涿州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昼信基督夜信佛》等。自主预习 【字词梳理】
1.读准字音。
瘫(tān)痪(huàn)  暴怒(nù)   憔悴(cuì)
诀(jué)别 淡雅(yǎ)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hì(侍)弄   zēng(憎)恨   烂màn(漫)
整xiǔ(宿) chuí(捶)打 沉jì(寂)自主预习自主预习3.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1)形容人脸色不好。(憔悴)
(2)①来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翻来覆去)
(3)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喜怒无常)
(4)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喜出望外)通读全文,感知主要内容,思考问题。
(1)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现作者的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交流点拨】“我可活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2)读完课文,你能填写出“母亲爱________,更爱________”吗?
【交流点拨】“母亲爱花,更爱双腿瘫痪的儿子。”自主预习(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更爱儿子?
【交流点拨】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昏迷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自主预习(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更爱儿子?
【交流点拨】“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昏迷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
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想一想有何用意?
【交流点拨】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母亲的形象,爱儿子爱得深沉而无私。文中三次看菊花既是对生命的热爱,又是母亲的写照,我看菊花也是对母亲的缅怀。板书设计 第 2 课 时
激情导入 母爱如山,深沉巍峨;母爱如海,宽广无私;母爱如火,热情澎湃……这一节课我们将具体感受母亲伟大的母爱。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揣摩细节
文段中细节部分非常感人,渗透着作者的愧疚、追悔、怀念,请在朗读中加以品味。
(1)请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写“我”和母亲动作的词语,进行对比品析,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形象特征?
【交流点拨】“我”:突然砸碎 猛地摔向 狠命捶打 喊着
母亲:躲出去 听我的动静 进来 扑过来抓住 忍住哭声
母亲忍受着我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地鼓励儿子。
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的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2)文段中描写母亲的动作时,运用了一组重叠的词语,请品味分析。
【交流点拨】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自己却强忍着内心的悲伤。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3)文段中在描写“我”的语言和心理时,多用否定句,请揣摩一下其含义。
【交流点拨】“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亲浑然不觉,直到母亲的去世才激起“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下列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交流点拨】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渡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合作探究 2.精段赏读(第2段)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交流点拨】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和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交流点拨】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央求般、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合作探究 3.写作借鉴
(1)对比的手法
文章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同样是写秋,结尾处同前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绚丽多彩的菊花的怀念展现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这两次写景的对比,流露出史铁生心境的变化、对生活态度的改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均来自于伟大的母爱。再就是“我”的暴怒无常与母亲的小心翼翼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中更能体现出母爱的伟大。合作探究 (2)语言运用
语言准确,饱含情感。如文中运用了“躲、扑、抓、挡”等动词,写出了母爱是理解、是宽容、是牵挂、是呵护、是担忧、是细心。“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语意丰富,情感强烈。“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就这样巍然屹立在读者的面前。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母亲伟大的形象。
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有关文摘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迁移拓展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今天我们感受到了史铁生笔下伟大的母爱,也感受到了他对母亲深深的缅怀之情。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