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 寓言四则 课件(幻灯片4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 寓言四则 课件(幻灯片4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2 20:0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二十二课
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1.把握寓言的寓意。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3.分析故事情节,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1.把握寓言的寓意。
2.学习改写、编写寓言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第1课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教学过程寓言是一把钥匙,用浅显的故事,揭示深刻的寓意,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窗,启迪智慧,让思维活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及《蚊子和狮子》。 激情导入 【课题解析】
《伊索寓言》,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到伊索的名下。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素、富有幽默感。《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寓言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全书内篇21篇,外篇33篇。《列子》,相传为列御寇著,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战国时道家人物,郑国人。自主预习 【走近作者】
刘安(前179~前122),
西汉思想家、文学家。自主预习 【字词梳理】
赫拉(hè) 庇护(bì) 喇叭(lǎ)
溉汲(ɡài jí) 杞人(qǐ) 崩坠(zhuì)
星宿(xiù) 中伤(zhònɡ) 舍然(shě)
躇步跐蹈(chú)(cǐ dǎo)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本文初读,整体感知。《蚊子和狮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自主预习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的寓意。
【交流点拨】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合作探究1.探究人物
试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交流点拨】 (1)赫耳墨斯的性格: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赫拉的值多少钱,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他自以为是的性格;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现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合作探究(2)蚊子的性格: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战胜对方,所以它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到死才明白自己缺点。合作探究2.品味语言
仔细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交流点拨】 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的骄傲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合作探究(2)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交流点拨】 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蚊子在与狮子的较量中,毫不畏惧,打了胜仗得意洋洋的模样。合作探究3.写作借鉴
深入文章,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交流点拨】 (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①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合作探究②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③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做人来写。《蚊》则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④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迁移拓展 续写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二字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
【示例】 赫耳墨斯听了之后又气又羞。他回到天庭,心里越想越有气,暗暗说:“好,既然你们不把我这个庇护神放在眼里,那我以后也就不管你们的事了。”这时,宙斯出现在他的面前,问道:“我的孩子,是谁惹你生这么大的气呀?”赫耳墨斯就把他在雕像者店里的经过讲了一遍。宙斯听完后若有所思地说:“我的孩子,原来我们这些神灵在人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尊重啊!看来我们要好好反省了。我和你母亲的雕像只能贱卖,你的只能作为添头,可想而知,雕像店的生计多么难维持呀。我们尤其是你,这个商人的庇护神,必须为他们做几件有益的事情了。否则,你和我,我们一家都会分文不值而遭到人歧视。”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了,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情节的设置、想象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穿井得一人》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篇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的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激情导入 自主预习本文初读,整体感知。《穿井得一人》本文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味,读出语气。
【交流点拨】
(1)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提示:用轻松喜悦的语调来告诉别人打井的好处。
(2)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提示:此处是告诉别人一件奇闻,应用神秘的语调读出,挖井竟然挖出一个人可不是怪事?
(3)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提示:此处是纠正不实传闻,告诉他人事实真相,强调“不是挖出一个人而是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应用诚恳、严肃的语气。自主预习1.译读,疏通文意: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1)重点词语
宋之丁氏:丁氏,姓丁的人家。
常一人居外:居外,居外打水。
告人曰:告,告诉。国人道之:道之,互相传说。合作探究 1.译读,疏通文意: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词语小结
①古今异义
安:古义:哪里子将安之。
今义:平安。
恶:古义:讨厌犹恶子之声。
今义:坏的。
②词性活用东,方位名词用为动词。
③一词多义。之: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子将安之动词去得一人之使。助词的。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的人。闻之于君。使听到。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以故东迁。因为。于:闻之于宋君。向。非得一人于井中。在。
(3)翻译全文
2.研读,赏析文章: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确良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合作探究 1.译读,疏通文意: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词语小结
①古今异义
安:古义:哪里子将安之。
今义:平安。
恶:古义:讨厌犹恶子之声。
今义:坏的。
②词性活用东,方位名词用为动词。合作探究 1.译读,疏通文意: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词语小结
③一词多义。之: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子将安之动词去得一人之使。助词的。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的人。闻之于君。使听到。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以故东迁。因为。于:闻之于宋君。向。非得一人于井中。在。
(3)翻译全文合作探究 2.研读,赏析文章: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确良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合作探究 1.阅读现代版《三人成虎》,回答问题。
王明是一个大公司的职员,才华横溢。他在那个公司干到了中层主管的职位,有一天,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该更新了,于是,他征得领导的同意,按照公司的规定报考了某个专业的研究生。经过努力,他被录取了。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忽一日,他的一位直接领导在深夜打来了电话语重心长地说:“你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学好了公司自然会重用。可是你为什么起了离开公司的念头呢?”领导的话使他一楞。迁移拓展 1.阅读现代版《三人成虎》,回答问题。
他忙问:“谁说我要离开公司了?”“你和我还保什么密,公司里都传遍了。我可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咱的老总可是对你有了看法啦。”他感到很冤枉:“我只是在学习,还没想那些事情呢。这是谁造的谣?”他还想解释什么,又觉得有口难辩。
问题:
(1)如果你是那个职员,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2)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迁移拓展 1.阅读现代版《三人成虎》,回答问题。
【交流点拨】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义,又要躬身实践。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讨论交流略。迁移拓展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本义是为了说要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人,更不能以讹传讹。总之,这则喜剧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笑声,还应该有我们笑过之后的理性思考。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3课时《杞人忧天》教学过程我们知道的很多成语都来自寓言故事,比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成语寓言故事。激情导入 自主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
【交流点拨】
杞人忧天:杞国的一个人担心天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崩坠:崩塌坠落。
身无所寄: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依托。
废寝食: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晓:开导。
积气:聚积在一起的气体。
屈伸:(四肢)弯曲伸展。
行止:课文里是行动、活动的意思。
自主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
【交流点拨】
奈何:为什么。
只使:即使。
有所中伤:有被击中受伤的机会。
中,打中,击中。
奈地坏何:地塌了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把……怎么办。
舍然大喜:放下心来显得非常高兴。
(2)翻译全文。活动一:表演杞人忧天
1.由一个同学旁白,介绍杞人与劝导者出场。
2.杞人穿看黑色衣服出场,劝导者穿着鲜艳的衣服戴着眼镜出场。
3.杞人哀声叹气,担心天会坠落,地会塌陷,寝食不安;劝导者满脸笑容,乐观开朗。
4.杞人与劝导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或忠实于原文,或对原文进行改编,表演整个过程。先小组合作表演,再全班交流。合作探究 活动二:理解杞人忧天
1.讨论: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交流点拨】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2.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交流点拨】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合作探究 活动二:理解杞人忧天
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4.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交流点拨】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合作探究 和大家分享你生活中的烦恼忧愁,说说该如何化解,并让大家帮你分析一下哪些是“杞人忧天”。迁移拓展 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在所难免。如何更好地化解忧愁,笑对人生?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有所感悟和启迪。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