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一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共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简介
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 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
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
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
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
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
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 这一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
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春秋时期形势图
秦晋围郑形势图
十三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
佚之狐
郑 伯
秦 伯
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亡郑
无利,有小害
舍郑
无害,有小利
亡郑
将有大害
晋国
对秦
过河拆桥
背信弃义
教训
烛之武
佚之狐
郑 伯
秦 伯
晋 侯
子 犯
烛之武
佚之狐
郑 伯
秦 伯
晋 侯
子 犯
说退秦军
逼退晋军
烛之武退秦师
一 秦晋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而贰于楚
二 郑 烛之武 临危受命
三 烛之武 说 1 亡郑无益于秦 当前
秦伯 2 舍郑有利于秦
3 晋忘恩负义 过去
4 晋将有害于秦 将来
四 晋师撤离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佚之狐:远见卓识,知人善任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 深明大义,才智超群
郑伯:情真意切,自责,从谏 如流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矣)
共其乏困(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失其所与,不知(智)
古今异义
1. 行李之往来 出使的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秦国)东方道路上 (招待过客)的主人
国危矣, 国都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 (在早上;在晚上)
名词→状语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既东封郑 (使动,以……为疆界 )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
阙秦以利晋 (有好处)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名词→动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动词→名词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做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雄厚;削弱)
特殊句式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 (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 (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介词)
省略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 同上)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 同上)
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
倒装句
特殊句式
阅读训练
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A
D
阅读训练
⒊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⒋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敢以烦执事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⒌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D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