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文档属性

名称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9-30 15: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一物理学案
第六节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学会利用物理图象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3.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物理方法,并会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2.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象法。
【知识要点】
一.知道怎样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探究的思路”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探究过程中,我们是否需要测出橡皮筋做功的具体数值?是否需要测出各次小车速度的具体数值?可以怎么做?
(2)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3)小车获得的速度怎样计算?
(4)实验完毕后,我们用什么方法分析橡皮筋对小车作的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
2.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会受到阻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补偿?
(2)纸带上的点距并不都是均匀的,应该采用那些点距来计算小车的速度?为什么?
二.学会探究功与速度关系的思路和实验的方法.
三.达到探究的目的,学会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注意事项:
1.橡皮筋的选择.
2.平衡摩擦力.
3.误差分析.
4.橡皮筋的条数.
5.实验装置的选取.
四.实例探究
☆ 体会图象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有一只小老鼠离开洞穴沿直线前进,它的速度与到洞穴的距离成反比,当它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d1的甲处时速度为v1,试求:
(1)老鼠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d2的乙处时速度v2多大?
(2)从甲处到乙处要用去多少时间?
解析:(1)由老鼠的速度与到洞穴的距离成反比,得v2 d2 = v1d1
所以老鼠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d2的乙处时速度v2 = d1v1/d2
(2)由老鼠的速度与到洞穴的距离成反比,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线下方的面积代表的物理意义可知,从d1到d2的“梯形面积”就等于从甲处到乙处所用的时间,
易得
点评:用图象法解决物理问题,简便直观,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题分析】
例1: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例2:某同学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设计了如图5—6—1所示的实验.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的地方.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得到的纸带如图5—6—2所示,0点为计时器打下的第1个点,该同学对数据进行了下列处理;取OA=AB=BC,并根据纸带算出了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0.12m/s,vB=0.17 m/s,vC=0.2l m/s. 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否大致判断W∝v2
例3:一个人骑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当人停止蹬车后,车继续向前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可以认为是大小不变的.试根据人骑自行车这一运动过程,研究外力对物体的功和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要求写出探究思路、所需器材、测量数据,探究结果.
【巩固练习】
1.本实验的目的是 ( )
A.探究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B.探究力与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关系;
C.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关系;
D.探究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在本实验中,我们并不需要测出橡皮筋做的功到底是多少,只需测出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多少倍,使用的方法是 ( )
A.用同样的力对小车作用,让小车通过的距离为s 、2s、3s……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
B.让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第1次力为F、第2次力为2F,第3次力为3F……实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
C.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在实验中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
D.利用弹簧秤测量对小车的拉力F,利用直尺测量小车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便可求出每次实验中力对小车做的功,可控制为w、2W、3W……
3.在实验中,小车在运动中会受到阻力作用.这样在小车沿木板滑行的过程中,除橡皮筋对其做功外,还有阻力做功,这样便会给实验带来误差,我们在实验中想到的办法是使木板略为倾斜,对于木板的倾斜程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木板只要稍微倾斜一下即可,没有什么严格要求
②木板的倾斜角度在理论上应满足下面条件:即重力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分力应等于小车受到的阻力
③如果小车在倾斜的木板上能做匀速运动,则木板的倾斜程度是符合要求的
④其实木板不倾斜,问题也不大,因为实验总是存在误差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图5—6—3所示为与小车相连,穿过打点计时器的一条纸带,纸带上的点距并不都是均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纸带的左端是与小车相连的 ②纸带的右端是与小车相连的
③利用E、F、G、H、I、J这些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小车的速度
④利用A、.B、C、D、E这些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小车的速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在完成本次实验时,如果用一条橡皮筋进行实验,与车相连的纸带如图5-6-4所示,如果用四条橡皮筋进行实验,与小车相连的纸带如图5-6-5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用四条橡皮筋拉小车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4W.
②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时,小车速度最大可达到V,用四条橡皮筋拉小车时,小车速度最大可达到4V.
③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时,小车速度最大可达到V,用四条橡皮筋拉小车时,小车速度最大可达2V.
④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时,小车速度最大达到V,用四条橡皮筋拉小车时,小车速度最大既不是2V,也不是4V.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④
6.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5—6—6所示的纸带,这条纸带上的点两端较密,中间较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
A.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B.木板倾斜程度太大;
C.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斜角太小;
D.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大。
7.为了计算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了如图5—6—7所示的一条纸带,在A、B、C、D中应该选用哪个点的速度才符合要求 .
8.在某次“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变化”的实验中,某同学分别用1条、2条、3条、4条、5条、6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了6次实验,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在所得6条纸带上选用点距相等的一段来确定小车的速度,若测得相邻两点的间距分别为:4.0cm、5.9 cm、6.9 cm、8.1cm、9.0cm、9.8cm,请你处理所得数据,并用图象法处理后得出实验结论.
图5—6—1
图5—6—2
图5—6—3
图5—6—4
图5—6—5
图5—6—6
图5—6—7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