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48分)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属于钠盐的是 ( )
A.NaNO3 B.Na2O C.NaOH D.Na2O2
【答案】A
【解析】由钠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是钠盐,则A.NaNO3属于钠盐,A正确;B.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不是盐,B错误;C.NaOH是一元强碱,不是盐,C错误;D.Na2O2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盐,D错误;答案选A。
2.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丝绸 B.中草药叶 C.茶 D.瓷器
【答案】D
3.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于水之后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A.NaCl B.CH3CH2OH(酒精) C.H2SO4 D.CO2
【答案】C
【解析】A、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也可以导电,A错误; B、酒精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不导电,B错误; C、硫酸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能够导电,C正确; D、二氧化碳不是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C。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B.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可能比稀硫酸强
C.SO3的水溶液能导电,SO3是电解质
D.硫磺不导电,因此硫磺是非电解质
【答案】B
点睛:选项B是易错点,注意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若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而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则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因此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并无必然联系。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C.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单质
D.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A.非金属单质可能失去电子,如C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C失去电子,作还原剂,A错误;B.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可能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如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S,B错误;C.铁离子得到电子可能转化为亚铁离子,则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C正确;D.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结合实例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6.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是否含氧元素,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C.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D.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答案】B
点睛:本题多角度考查物质的分类,侧重于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分类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的理解,注意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难度不大。
7.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SO2+H2O2=H2SO4 B.SO2+Cl2+2H2O=H2SO4+2HCl
C.CaO+SiO2=GaSiO3 D.CO2+2NaOH=Na2CO3+H2O
【答案】A
【解析】A.反应为化合反应,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B.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C.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D.不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故选A。
8.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答案】A
【解析】①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①正确;②根据反应H2S+CuSO4=H2SO4+CuS↓可知,弱酸可以制备强酸,②正确;③醋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醋酸和氯化钠,符合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故③正确;④2H2S+H2SO3=3H2O+S↓可以知道:氢硫酸和亚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故④正确;⑤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和还原反应,⑤正确;⑥反应
2Na2O2+2H2O=4NaOH+O2↑和3NO2+H2O=2HNO3+NO是两种氧化物反应产物有气体的反应,故⑥正确;综合以上分析,本题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高中化学中的一些化学反应,需要学生平时多总结归纳,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
9.分类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单质:液溴、白磷、臭氧
B.酸性氧化物:SO3、CO2、NO
C.混合物:铝热剂、漂粉精、水玻璃
D.同素异形体:C60、石墨、金刚石
【答案】B
点睛:本题考查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应抓住概念的要点来判断物质的类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
10.下列关于反应2Na2O2+2H2O===4NaOH+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B.过氧化钠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
C.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C
【解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过氧化钠中-1价氧原子部分化合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为氧气,部分化合价降低为-2价,被还原为氢氧化钠,故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本身作还原剂;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本身作氧化剂。据此判断此题。
11.已知:①I2 + SO2 + 2H2O = 2HI + H2SO4;②2FeCl2 + Cl2 = 2FeCl3;③2FeCl3+2HI=2FeCl2+2HCl+I2根据上面反应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性强弱顺序是:Fe3+ > SO2 > I2 > SO42-
B.还原性强弱顺序是:SO2 > I- > Fe2+ > Cl-
C.反应Cl2 + SO2 + 2H2O =2HCl + H2SO4不能发生
D.Fe3+ 与I-在溶液可以大量共存
【答案】B
1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所标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得失电子的最小公倍数是2,中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正确,选项A正确;B.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5价、-1价变为0价,得失电子总数是5,其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
,选项B错误;C.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1价,得失电子总数是2,转移电子方向和数目为,选项C正确;D.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5价、O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得失电子总数是12,转移电子方向和数目为,选项D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来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B,该反应中部分HCl不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为易错点。
13.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 、K+、Cl-、NO3- B.Ag+、Na+、NO3-、Cl-
C.Mg 2+、Na+、SO42-、Cl- D.Ba2+、NH4+、Cl-、CO32-
【答案】C
点睛:离子共存问题是高频考点,在判断过程中需要考虑题目中的条件,如颜色或酸碱性等。掌握有颜色的离子为:铜离子、亚铁离子、铁离子、高锰酸根离子等。掌握能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弱酸或弱碱或水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
14.实现下列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是
A.NO2→NO B.NH4+→NH3
C.NH3→NO D.CO2→Na2CO3
【答案】C
【解析】A.NO2→NO的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可以由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故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故错误;B.NH4+→NH3的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故错误;C.NH3→NO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故正确;D.CO2→Na2CO3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故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中需要注意自身是氧化剂同时也是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氯气和水或碱的反应,或过氧化钠和水或二氧化碳的反应,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等。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盐酸反应:H+ + OH- = H2O
B.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O32- + 2H+= H2O + CO2↑
C.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 + 2OH- + H2↑
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HCO3- + OH- = CO32- + H2O
【答案】B
16.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发生以下反应:Cu2S+2Cu2O=6Cu+SO2↑,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C.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每生成19.2gCu,反应中转移0.6mol电子
【答案】C
【解析】A、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铜元素,所以Cu为还原产物;故A错误;B、Cu2S和 Cu2O 中的铜元素化合价均为+1,反应后变为0价的铜单质,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故B错误;C、反应物Cu2S中铜的化合价由+1价降到0价,硫的化合价由-2价升到+4价,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正确;D、反应中,S化合价升高了6价,转移了6mol电子,生成金属铜6mol,所以每生成19.2 (即0.3mol) Cu,反应中转移0.3 mol电子,故D错误;故选C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氧化还氧反应的相关知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六字规则为“升失氧,降得还”。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本身作还原剂;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本身作氧化剂;根据转移电子的量来分析生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
第Ⅱ卷(共52分)
17.(6分)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请将该物质选出来(写出化学式)并把所选依据(选出的物质与他物质的不同之处)列在下面相应的表格中。
(1)O2、H2、C、N2 (2)NaCl、KCl、Na2CO3、BaCl2 (3)H3PO4、H2SO4、HNO3、HCl
组别
被选出的物质
依据
第(1)组
_____
_____
第(2)组
_____
_____
第(3)组
_____
_____
【答案】CC为固体,其余为气体Na2CO3Na2CO3为含氧酸盐,其余为无氧酸盐HClHCl是无氧酸,其余是含氧酸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分类的应用,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抓住分类的依据来认识分类结果,依据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题目难度不大。
18.(10分)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橙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Cl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1)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在反应中浓盐酸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只有还原性 B?只有氧化性 C.还原性和酸性 D.氧化性和酸性
(3)若该反应产生2.24?L(标准状况)Cl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
(4)当发生二氧化氯泄漏和爆炸事故,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字母)。
A.NaOH B.NaCl C.KCl D.Na2CO3
(5)某地生产的氧化钠井盐中含有少量的剧毒物质氰化钠(NaCN),用ClO2?可除去其中的氰化钠,从而得到纯净的食盐,同时产生两种无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答案】 ClO2 C 0.lmol D 2ClO2+2NaCN=2CO2+N2+2NaCl
【解析】(1)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价,得到电子,氯酸钾是氧化剂,所以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ClO2;(2)在反应中,H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0,则HCl具有还原性,又该反应生成盐KCl,则表现酸的酸性,答案选C;(3)由反应可知,氯酸钾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4,即生成1molCl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则产生2.24L(标准状况)ClO2即0.1mol Cl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4)A.NaOH是强碱,腐蚀性强,A错误;B.NaCl不能吸收ClO2,B错误;C.KCl不能吸收ClO2,C错误;D.Na2CO3碱性较弱,能吸收ClO2,所以最适宜采用的物质是碳酸钠,D正确,答案选D;(5)用ClO2可除去其中的氰化钠,从而得到纯净的食盐,同时产生两种无毒气体,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还有氯化钠生成,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2NaCN=2CO2+N2+2NaCl。
19.(12分)某学习小组以Ba(OH)2、水、H2SO4为实验对象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1:向烧杯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记录灯泡变化
① Ba(OH)2粉末:灯泡不亮
② 加入蒸馏水:灯泡变亮
③ 逐滴滴加0.1 mol/L H2SO4,灯泡变化如下:
(1)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能发生_________反应。
a.复分解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
(2)加H2O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Ba(OH)2发生了___________。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过程Ⅰ中灯泡变暗的原因_________。
(4)查阅有关物质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物质
Ba(OH)2
BaSO4
溶解度/g
5.6
0.00025
比较溶液1、溶液2中c (SO42- )的大小: > ___________
(5)实验2:用Na2SO4溶液替代稀H2SO4,重复实验进行对照。
① Na2SO4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_。
② 加入Na2SO4溶液过程中灯泡不熄灭,原因是_________。
通过实验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
【答案】 a 电离(溶解) Ba2++2OH-+2H++SO42-=BaSO4↓+2H2O c2 (SO42-)> c1 (SO42-)
0.1mol/L 反应生成NaOH,易溶于水电离出Na+和OH- ,灯泡不熄灭。
【解析】(1)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答案选a。(2)加H2O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Ba(OH)2发生了电离,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3)由于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浓度降低,导电性减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4)由于溶液1中氢氧化钡过量,硫酸根浓度最小,所以溶液1、溶液2中c(SO42-)的大小为c2(SO42-)>c1(SO42-);(5)①作为对照实验,Na2SO4溶液的浓度应该与硫酸溶液的浓度相同,为0.1mol/L。②由于反应生成NaOH,易溶于水电离出Na+和OH-,所以灯泡不熄灭。
点睛:掌握电解质的电离情况和溶液导电性的原因是解答的关键,电解质溶液之所以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数。
20.(12分)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0.1mol/L硫酸、②小苏打、③纯碱、④二氧化碳、⑤葡萄糖、⑥0.1mol/LNaOH溶液、⑦氢氧化铁胶体、⑧氨水、⑨Al2O3、⑩硫酸铁溶液
(1)上述十种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填序号)。
(2)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这两种物质的序号是_________(填序号)。
(3)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4)标谁状况下,_____L④中含有0.4mol氧原子。
(5)现有100mL⑩熔液中含Fe3+5.6g,则溶液中c(SO42-)=_____________。
(6)将①滴加到⑥的溶液中,⑥的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为_____(填“增强”“ 减弱”或“基本不变”)
【答案】 ④⑤ ①⑥ ②⑨ 4.48 1.5mol/L 基本不变
21.(12分)按要求填空:
(1)在S2-、Fe2+、Fe3+、Mg2+、S、I-、H+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
(2)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①NO+HNO3―→N2O3+H2O
②NH3+NO―→HNO2+H2O
③N2O4+H2O―→HNO3+HNO2
其中你认为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________。
(3)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若溶质中Cl-与I-共存,为了氧化I-而Cl-不被氧化,除单质外,还应用上述反应中的________作氧化剂。
(4)取15 mL Ba(OH)2溶液注入锥形瓶中,然后逐滴加入NaHCO3溶液,当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滴加NaHCO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Fe3+、Mg2+、H+ ② KMnO4 FeCl3 NaOH Ba2++OH-+HCO3-===BaCO3↓+H2O HCO3-+OH-=== CO32-+H2O
(3)由(1)可以知道氧化性Fe3+>I2,(2)Cl2>Fe3+,(3) KMnO4>Cl2,则氧化性最强的为KMnO4,则若溶质中Cl-与I-共存,为了氧化I-而Cl-不被氧化,除单质外,还可应用上述反应中的FeCl3;正确答案:KMnO4 ;FeCl3。
(4)取15 mL Ba(OH)2溶液注入锥形瓶中,然后逐滴加入NaHCO3溶液,当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OH-+HCO3-===BaCO3↓+H2O ;继续滴加NaHCO3溶液,氢氧化钠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32-+H2O;正确答案:Ba2++OH-+HCO3-===BaCO3↓+H2O; HCO3-+OH-=== CO32-+H2O。
点睛:一般来讲,最高价态的元素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的元素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