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物实验室
课题
走进生物实验室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2.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教学重点
识别显微镜各主要部件,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识别显微镜各主要部件,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实验器材
实验常用器具(每实验台一套)、显微镜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交流展示--专项训练—质疑研讨--课堂小结--综合检测
引入:你知道在生物实验室里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前置作业:
1.你能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吗?
2.比一比哪组能准确说出实验室常用到的一些实验器具及用途?
交流展示:
专项训练:
1.将下列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连接起来
⑴镜筒 a.安放物镜
⑵转换器 b.安放目镜
⑶准焦螺旋 c.放大作用
⑷物镜和目镜 d.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⑸压片夹 e.反射光线
⑹反光镜 f.固定玻片作用
⑺镜座 g.稳定镜身
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 ( )
(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 )
(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正确的用眼方法是左眼观察右眼闭合。 ( )
(4)直接把一株小草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清晰的物像。 ( )
3.图1中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器具,你能把它们按各自的用途进行归类吗?
(1)属于观察器具的是 ;
(2)属于解剖器具的是 ;
(3)属于加热器具的是 ;
(4)属于通用器具的是 。
质疑研讨
生物存在于我们周围,生物学问题也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探究生物学问题,除在实验室进行外,还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呢?请同学们思考,举例说明。
课堂小结(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综合检测(8分钟)
1.如果在光线条件较差的实验室内使用显微镜,在对光时应( )
A.调大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B.调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C.调小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D.调小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2.在对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要注意以下结构构成一直线的是( )
A.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B.目镜、镜筒、物镜、载物台
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被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极薄或透明的,其原因是 ( )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能让光线透过C.不宜污染物镜 D.易染色
4.写出显微镜主要部分的名称。
⑴ ⑵
⑶ ⑷
⑸ (6)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⒀_ ⒁_
5.某同学在观察一张生物切片时用10×的目镜和45×的物镜,则这张生物切片的物像放大的倍数是 。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范围是 。
6.一位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已将目镜、物镜和通光孔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但还是看不到白亮的视野。请分析:
(1)该同学看不到白亮视野的可能原因是 。
(2)解决的方法是 。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
1.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
2.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滴管、滴瓶、酒精灯等
3.显微镜的部件及作用:
①镜头 目镜 物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②遮光器:上有光圈,可调节亮度。
③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调节光的强弱。
分为平面镜:光线较强时使用。
凹面镜:光线较弱时使用。
④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⑤通光孔:使光线通过。
⑥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能将标本快速移近或离开物镜,获得初步放大物象。
细准焦螺旋:调节清晰度。
参考答案:
综合训练:1.B 2.A 3.B 4.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镜座;镜柱;镜臂;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5.450×;40——1500倍;6.(1)未调节反光镜或周围光源差;(2)调节反光镜;改善光源;光弱要用凹面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