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新理念 新挑战——部编版历史教材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课件(共8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 新理念 新挑战——部编版历史教材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课件(共8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23 12:5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5张PPT。新教材 新理念 新挑战 ——部编版历史教材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二、八九年级历史单元解析(以上册为主)一、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特点三、新教材使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教学建议一、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材使用是国家事权。

——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在2017年教材培训的讲话(一)全面贯彻国家意志,全面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教材工作事关重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提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实抓好。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教材、涉及民族问题的教材,要不断强化统筹管理。
一、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特点(一)全面贯彻国家意志,全面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陈国兵表示,“部编本”历史教材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要求出发,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2018年1月16日 高中课程标准公布,凝练出学科核心素养——摘自刘月霞《推进教研创新发展 作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即将修订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五大历史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一、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特点(二)坚持唯物史观,统筹教材内容及体例安排(1)各年级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现唯物史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的历史长河来看,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从认识和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来看,人类对历史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非常重要。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对唯物史观的必要阐释1)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包括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的纵向发展),以及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历史的横向发展)。
2)科学揭示了社会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阐明了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分析方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包括一、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特点(二)坚持唯物史观,统筹教材内容及体例安排(1)各年级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现唯物史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2)合理的框架结构
在内容的选择和整体设计上,特别注意了事件的完整性。
课节内容丰富、饱满、充实,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更具可操作性。 精选增补了更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图片资料、史料,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信度,增加直观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利用这些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部编教材版面设计美观大方,教材中提供的精选插图对教学的帮助很大,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读历史教材。(3)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合理吸收历史学的新成果一般来说,教科书相对比较稳定。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以往历史教材的说法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而部编历史教材的定性则是“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一评价上的变化是以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为依据,可以说是对辛亥革命历史地位和意义的国家认知。1931—1945年中共发挥中流砥柱作用(14年抗战)东方主战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朱汉国《试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第一,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的全过程。第二,有助于学生理解日本侵华本质的危害。第三,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56年1981年2017年(生产和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新矛盾与新需求两个没有变(4)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新教材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评价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正面人物不有意拔高,对反面人物也不有意贬低,对一些有争议的人物,则下笔谨慎。 例如对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都作了全面介绍,给予充分肯定,但对国民党因主客观原因犯下的错误用至罪恶,也不回避。如对花园口决堤,指出:“花园口决堤虽然迫使日本放弃了沿平汉铁路进攻计划,但给黄河下游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又如对李鸿章,学界前后评价差别极大。本教材在论及其洋务活动时,只做客观介绍了,不做定性评价:“19世纪60年代以后热心洋务,提出 ‘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对外主持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内兴办了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军事和民用企业,创建了北洋海军。 ”一、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特点(三)以时序编排内容,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历史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时间性,最大的特点是变化 。八年级上册——时序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至19世纪50年代)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9世纪60-90年代)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9C末至20C前十年)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0世纪10-20年代)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20世纪20-30年代)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1945年)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1945-1949年)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八年级下册——时序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6年)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956-1976年)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至今)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小专题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特点课文设计了部分辅助栏目 课文辅助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设计的有关栏目,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提高等多方面的功能。新教材围绕课文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课文前设:
导言:结合本课内容要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文旁设:
相关史事:提供相关的史事,作为知识的补充。
材料研读:列出简要的文献材料,并提出问题。
人物扫描: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加以具体的介绍。
问题思考:结合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
●课文后设:
课后活动:以形式灵活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
知识扩展:介绍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辅文栏目1.构建联系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辅文栏目2.创设情境




伟大的历史转折科技文化成就辅文栏目3.补充内容




新文化运动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辅文栏目4.以小见大




三大改造经济体制改革5.拓展课堂




辅文栏目6.学科素养




辅文栏目二、八九年级历史单元解析(以上册为主)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清王朝晚期和中华民国时期。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课程标准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对外交往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课程标准
宏观看历史课程内容的增减实验稿与2011年版主要知识点对比表(单位:个)减少了55 个知识点,增补了25 个重点强化知识点减少新内容增加内涵丰富
中观看中国近代史内容的增减原则:在不影响历史发展主线的情况下,减轻学生负担微观看中国近代史内容的调整课程内容要求的表述微观看中国近代史内容的调整课程内容要求的表述微观看中国近代史内容的调整课程内容要求的表述微观看中国近代史内容的调整《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是从古埃及文明开始,讲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下册是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讲到冷战结束后的世界。这个划分主要是从上下册课时平衡的角度来考虑的。上册是21课时,加一节活动课,下册是22课时,加一节活动课。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建议紧扣单元主题,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单元教学建议紧扣单元主题,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第二单元单元教学建议1、培育时空观念,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单元教学建议2、加强情怀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建议单元教学建议1、把握课文主线,突出教学重点2、注重对史实的必要讲述第四单元单元教学建议1、在把握时序性的基础上,注意历史的横向联系单元教学建议2、充分挖掘课本材料,努力构建开放课堂单元教学建议2、充分挖掘课本材料,努力构建开放课堂单元教学建议2、充分挖掘课本材料,努力构建开放课堂单元教学建议2、充分挖掘课本材料,努力构建开放课堂第五单元新教材单元教学建议1、突破教学难点,抽象概念具体化2、理清单元结构,提升历史解释素养3、立足唯物史观,强化价值观培育第六单元单元教学建议1、寻找历史共性,提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2、运用多角度材料,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第七单元单元教学建议1、关注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单元教学建议2、科学运用史料教学,拓展学习深度(一) (1)与旧的教材相比,补充了“线” 上的“点”,使有的课程内容增多,课上教学任务完成较为困难。
(2)课时增加 例如:八年级上册26课时,一节活动课三、新教材使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例如:八上第3课人名12个:洪秀全,杨秀清,肖朝贵,
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
洪仁??掠癯桑?钚愠桑?
华 尔,曾国藩,李鸿章。(3)出现的人物,事件,名词较多,备课中把握比较困难,每节课内容量大,文字量较旧教材增加了,难度也加大了,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较大的挑战。第9课,讲辛亥革命之前,又讲了四次起义(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策略:依据课标,整合教材,对课时内容进行重组,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详略得当。讲述中适当引导,适当取舍。非重点可以让学生自学阅读。(二)按时序编排章节内容,有些内容线索不够清晰策略:打破单元限制,教师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归纳例如: 八上
旧教材: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新教材:侵略战争和近代化探索彻底打乱,分布在四个单元里,
并且是穿插着讲述。
(三)新旧教材对部分内容的提法改变,思路不断转换策略:除旧纳新,紧跟新教材步伐,跳出固有模式,迎接新挑战例如:(四)部分内容过深,讲课时分析和理解难度大,
栏目丰富了,同时教学难度增加了,尤其对 “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部分,老师理解和处理困难较大。
策略:教师要加强阅读,提高知识量,以教师的解读为主,学生把握关键词,关键句,多研究新教材的专家培训,多找度娘。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所取舍(1)深研课标,精研教材,细研参考书。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每一个备课组应该将一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制度化,每个教师轮流担当主备课职责,写出每周授课详案,明确讲解重点、难点。
(3)我们在设计学生“预习”方案,可以根据新课标和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菜单式学习方案,帮助学生提炼课程的重难点。
具体建议:共 勉1、把握机遇,深研教材教法
2、交流分享,共同成长进步
3、勇于质疑,学术探讨不止
4、大胆活动,顺应教改潮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谱写历史教学新篇章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