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复习旧知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本课的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科举取士制度的开创及意义。
本课的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
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2页回答以下问题)
1、隋朝是哪年建立的?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哪?
2、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
3、有什么意义?
一、隋朝的统一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581589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材料一:材料二: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开皇之治”
材料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隋朝大运河)
材料四 : 只注重门第——凭才学做官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人可以做官。
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小组讨论】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课本第2——3页,小组讨论: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4)开创科举制度(三)、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二长:二千多千米三点:三个城市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分为四 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江都(扬州)长安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1)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
(2)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3)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想一想?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尽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
还是坏事呢?开通大运河(四)、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指考试科目;“举”指选举人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如果你是主考官,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魏晋南北朝时期,vs 由此可见,科举制创立前,想要做官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这种选官制度有何弊端? 条件:
1.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2.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弊端:①任人惟门第,缺乏公平性,许多出身低微但有才学的人无法担任高官; ②选官的权力集中在地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为了消除这些弊端,隋文帝采取了什么方式来选官?分科考试他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请回答:这种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称为什么?
科举制请回答: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思考: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
高门权贵的子弟:
寒门学子: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朝廷):失去凭出身做官的机会得到凭才学做官的机会失去选官的权力得到选官的权力和大批人才科举制创立的影响/意义: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合作与探究:材料一:这种制度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最大的合理性在于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材料二: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思考:(1)材料一、二中所提及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其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又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制度”的创立有何划时代的意义。【小组讨论】:
全面分析隋炀帝的功过,思考隋朝速亡的原因?。四、隋朝的灭亡主要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对比下面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得民心者的天下隋朝的
统一与
灭亡繁盛一时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大运河的开凿二世而亡 38年
581—618589年开创科举制随堂训练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AC3、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4、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