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1405——2018
7.11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西汉张骞出西域唐朝陆上丝路唐朝海上丝路宋元海外贸易唐朝玄奘西行对于远行,我们有着怎样的榜样和力量?郑和是谁?明成祖为什么会将远航的重任交给郑和??郑和生平---
姓名:
国籍:
生活时代:
民族:
宗教信仰:
职业: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中国回族太监,航海家明朝伊斯兰教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熟悉伊斯兰教地区习俗。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郑和为什么下西洋?明朝提供了怎样的条件??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郑和传》郑和为什么下西洋?明朝提供了怎样的条件??造大舶,修四十四丈(151.8米)、广十八丈者六十二(宽61.6米)。
——【清】《明史》卷304《郑和传》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课本P61页西洋在哪里?阅读课本,找出以下信息:
(1)时间: ;
(2)次数: ;
(3)到达范围: ;
(4)最远到达: 。
(5)基本概况: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地区。
明朝造船用淮尺,10丈约等于34.2米宝船:长44.4丈战船:长18丈坐船:长24丈马船:长37丈粮船:长28丈水船郑和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多艘。“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明史·兵志》郑和宝船装备齐,分工细货仓船员仓官员仓工作仓旗校、勇士、力士、军力、余丁、
通事、
买办、办事、书算手、
阴阳官和阴阳生、
火长、
舵工、
班碇手、
水手、民稍、
铁锚、
木、搭材匠。
医官、医士将士
翻译
管理贸易和书算的人员
观察、预报气象的人员
管罗盘,掌握航行方向
掌舵
掌锚
船工
铁锚匠管理铁活
木匠管修理船舶
医疗 郑和行香碑郑和铸造铜钟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道)。
——《天妃灵应之记》碑郑和航程远又险郑和下西洋时为祈求航海平安而刻立的石碑。 郑和远航前,为祈求平安而铸造并布施于寺庙的钟。刘家港今加里曼丹岛北部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
科泽科德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红
海1405—1433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了解了郑和船队远航的规模和范围,你认为郑和下西洋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①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是世界杰出的航海家。明代青花瓷盘装饰在肯尼亚的穆斯林古墓上明永乐青花瓷的颜料来自渤泥国的苏泥勃青想一想:这些文物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当时中国和亚非各国存在频繁的经济与贸易往来。[五代]赵干.《江行初雪图》印度柯枝的“中国渔网”郑和到了东南亚,他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装载物品:物品用途: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第6次远航返回时,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共1200余人随船队来到中国。②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欧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了解了郑和船队远航的概况,你认为郑和下西洋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泰国 三宝公寺云南 郑和公园印尼 三宝庙纪念郑和的邮票三宝庙(印尼爪哇岛)②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欧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郑和下西洋44年之后—— 明朝皇帝宣布:下西洋为一大“弊政”,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档案销毁殆尽……83年后,葡萄牙的迪亚士的船队到达了好望角。
87年后,西班牙的哥伦布的船队到达了美洲。
93年后,葡萄牙的达·伽马的船队到达了印度的
古里和非洲的索马里。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明史·郑和传》 从中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留下千古佳话;从古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陆上盛况,到“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海上繁华……
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中国明代穆斯林航海家郑和远航吉达、麦加、麦地那等地,盛赞所到之处‘民风和美’,‘诚为极乐世界’。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交流互鉴,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郑和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节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造船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客观主观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原 因二、戚继光抗倭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声名远扬。日本倭寇1.简短介绍倭寇情况。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2.读史料:材料一:鸳鸯阵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奠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 3.根据材料和教材,分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来自海上的,不但有朋友,还有……《避难的平民》思考:画中百姓为何而逃?官庾( yǔ,谷仓)民舍焚劫,驱掠少壮,发掘墓冢。树婴孩杆上,沃以沸汤,视其啼号,拍手笑乐。得孕妇卜度男女,刳视中否,为胜负饮酒,积骸如陵。
——《明史纪事本末》第五十五卷《沿海倭乱》思考:为何明朝中期,在中国沿海出现严重的倭患?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 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倭寇损害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了我国的主权。
台州九战九捷
福建广东浙江平倭:台州九战九捷进入福建、广东剿倭
(与俞大猷合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为什么戚继光能取得抗倭斗争的胜利?人心向背军队策略指挥《明神宗实录》: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壮猷御虏,望著幽燕。如何评价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如何评价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再无郑和” 后的中国与世界——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的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自1840年至1940年的一百年间,据史家不完全统计,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470余次之多,较大规模的入侵达到84次,入侵船队达1860多搜,入侵兵力达47万人,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50多个。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连环画《抗倭英雄戚继光》5.分组讨论: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1、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2、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3、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持,并且战争的性质是正义反侵略的。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这句话体现了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
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友好
交 往战争
冲突国力强盛国力衰落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明朝的对外关系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国力衰落课堂小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朝的对外关系交往冲突国力强盛国力日渐衰落封建制度走向衰败随堂训练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CABC4.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AA布置作业:P73页材料研读 P74页问题思考 P75页课后活动P73页材料研读 :这首军歌说明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能征善战,上
下团结,作战能力强;表达戚家军同仇敌忾、不除倭患誓不罢休的决心。因
此,这首军歌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
退缩的坚强意志。
P74页问题思考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猖獗。所
到之处,倭寇杀居民,无恶不作,威胁到沿海地区民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
因此,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是一场反侵略
战争。
P75页课后活动第1题:用“三宝”命名,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
敬意。其中所含的历史信息是:说明郑和的船队到过这些地方;郑和的远航
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课后活动第2题: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