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08-28 21:21:54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 一 章 声 现 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探究活动:用一个钢尺、一个橡皮筋,试试看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式使它们发出声音??思考:钢尺、橡皮筋在不同发声方式中有没有共同特征? 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 动声音的产生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想一想声 音 的 传 播声 音 的 传 播固体可以传声气体可以传声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液体可以传声
怕得鱼惊不应人。 声音能靠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声音的传播他能如愿吗?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OK!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声速1、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体>v液体>v气体
15oC时,v空气=340m/s2、声速大小与介质温度有关1、声音如何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声音如何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15℃ 空气中声速 v=340m/s3、声速
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与介质介质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体> v液体>v气体小 结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 人说话时_____在振动。打鼓时_______在振动,拉小提琴时_______在振动.练 习振动声带鼓面琴弦2、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便于观察
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B练 习3、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靠什么物质传播:
①耳朵贴在枕头上,可以听到放在枕头下的机械手表的滴答声,是靠______传播的;
②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上的人讲话,是靠_______传播的。
③用拉紧的细线连接两个小纸盒制成“土电话”进行对话,是靠_____传播的。
(选填“固体”、“液体”、“气体”)练 习固体液体固体4、1994年,苏梅克---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 )
A 彗星的碎片太小了,没有分量
B 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人们听不见
C 太空是真空,所以声音不能传播
D 原因尚待考察练 习C5、在下列物体中传播声音最快的是( )
A 海水 B 铁轨
C 空气 D 真空B练 习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 介质的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毫无影响
C 人唱歌时是声带振动发出的
D 真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传播声音C练 习7、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 )
A 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锣面,锣声立即停止
B 人说话时手摸喉头,手感到振动
C 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吊着的泡沫球弹开
D 月球上宇航员要用无线电交谈练 习D3、在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___次响声,第一次响声是通过___传来的,第三次是通过____传来的。
1、 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琴弦就不发声了,
  其原因是(   )
  A 将声音吸收了     B 手不能传播声音
  C 使琴弦停止了掁动   D 以上原因都有2、 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这时鱼接
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 )
A 岸-空气-水-鱼   B 空气-水-鱼
C 岸-水-鱼      D 岸-空气-鱼CC课本1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3、4、5题作 业
谢 谢!
第一章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中学 谷丽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
(2)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用具】
??音叉,乒乓球,木棒,声传播器演示器, 抽气机,钢尺,橡皮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法,讨论法
【学情分析】
声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对于声音的产生、传播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所以本节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声音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应掌握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音的传播速度三个问题。由于这是初二学生首次接触物理知识的学习,在安排上,从新课引入中各种声音的视频录音资料,到教学中间的设疑、探究、身边的现象,处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从观察、实验着手,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猜谜语导入:你能制造却无法看到,能穿过固体却不留痕迹。
放录音资料,学生听录音分辨发声物体后观看相同声音的视频资料。从而导入:在这样一个声音的海洋中,我们不禁要问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二、开展科学探究,实施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师:在这样一个声音的海洋中,我们不禁要问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呢?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提出问题:用一个钢尺、一个橡皮筋,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式使它们发出声音?
探究活动:
仪器:一个钢尺、一条橡皮筋
组织形式:每二位同学一组。
实验后思考:上述实验中,钢尺、橡皮筋在不同发声方式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演示实验:音叉小球实验---敲响音叉,把小球放在正在发声的的音叉旁边。会看到小球振动的音叉弹起来,按住音叉,发声停止,把小球放在旁边,小球不会被弹起
结论: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质疑:在音叉发声时,是否真的观察到音叉在振动?
提出观察振动不明显的发声物体的振动通常使用物理方法—转换法
学生应用转换法设计实验: 敲碗,碗发声时振动了吗?
练习:(1)分辨各种乐器发声振动的部位
(2)人说话时,哪里在振动?——声带
2、声音的传播
问题:我的声带振动,发出声音,你们听到我的声音,我的声音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你的耳中呢?
学生答出通过空气传入耳中
由情景图片进行声音的传播教学
图片一(雷雨情景):雷声通过什么传入耳中?
结论:气体可以传声
图片二(小人通过木棒听声):木棒真的可以让他听到机器声吗?
演示实验:将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插入一个小木棒,把敲击后的音叉放在木棒上,共鸣箱发出声响。
结论:固体可以传声
图片三(小儿垂钓图):能验证液体可以传声吗?
结论:液体可以传声
不论是气体、固体还是液体,都可以把声音传播出去,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媒介常简称为介质。
问题:如果没有了介质,声音的传播还能继续吗?
演示实验:真空中的传声实验。
结论: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问题:有了介质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空气中,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呢?
学生自己看课本后解释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总结:
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
问题:雷雨天气,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
学生很容易答出声速慢于光速
在物理学中,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符号用“v”表示 ,单位是“米/秒” ,“米/秒”的符号为“m/s”
通过小资料引导学生得出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1)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体>v液体>v气体
(2)声速大小与介质温度有关
记住一个常数:
15℃时,v空气=340m/s
三、课堂练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 人说话时_____在振动。打鼓时_______在振动,拉小提琴时_______在振动.
2、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便于观察
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3、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靠什么物质传播:
①耳朵贴在枕头上,可以听到放在枕头下的机械手表的滴答声,是靠______传播的;
②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上的人讲话,是靠_______传播的。
③用拉紧的细线连接两个小纸盒制成“土电话”进行对话,是靠_____传播的。
(选填“固体”、“液体”、“气体”)
4、1994年,苏梅克---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 )
A 彗星的碎片太小了,没有分量
B 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人们听不见
C 太空是真空,所以声音不能传播
D 原因尚待考察
5、在下列物体中传播声音最快的是( )
A 海水 B 铁轨 C 空气 D 真空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 介质的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毫无影响
C 人唱歌时是声带振动发出的
D 真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传播声音
四、课堂小结
1、声音如何产生?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如何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
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介质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体> v液体>v气体
15℃ 空气中声速 v=340m/s
五、作业布置,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如何产生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如何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符号:v)
单位:米/秒(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