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雨的四季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课 雨的四季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3 20:5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 雨的四季 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那méng_____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呼吸变得chàng_____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yòu_____惑着鼻子和嘴唇。
(3)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fǎng_____大地,但它变得更吝sè_____了。
(4)而近处池qí_____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答案】(1)萌 (2)畅 诱 (3)访 啬 (4)畦

2.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1)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旷。_____
(2)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侍着雨点。_____
(3)但是,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_____[来源:学§科§网Z§X§X§K]
(4)在冬日灰濛濛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_____。[来源:学_科_网]
【答案】(1)旷—犷 (2)侍—待 (3)洌—冽 (4)濛濛—蒙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冽”,两点水,与“寒冷”有关;“洌”,三点水,一般与“水”有关。
3.选词填空。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________(柔软/软弱)了,而那________(萌芽/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________(起伏/平铺)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花朵________(怒放/开放)着,树叶________(含/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________(欣欣向荣/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3)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________(活跃/活泼),你给我的感情带来________(滋润/滋养),你给我的思想带来________(流淌/流动)。
【答案】(1)柔软 萌发 起伏 (2)怒放 鼓 争先恐后 (3)活跃 滋润 流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第(1)题“柔弱”指身体,“柔软”指物品,“柔软”符合语境;“萌发”意思是开始发芽,符合语境;“起伏”形容树叶恰当,符合语境。第(2)题,“怒放”意思是盛开,符合语境;“鼓”更能表现出叶子的饱满;“争先恐后”更形象地写出杂草的状态。第(3)题,“活跃”形容生气蓬勃,符合语境;“滋润”意思是湿润,不干燥,符合语境;“流动”指思想上的变化,符合语境。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_____
(2)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_____
(3)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_____
(4)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_____。
【答案】(1)比喻 (2)比喻 (3)排比 (4)拟人

5.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雨的四季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主旨、思想情感等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章中的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C项表述错误,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并不是托物言志。
6.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1)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本体:_____。喻体:_____。
(2)暑气被一层绿的海绵吸收着。
本体:_____。喻体:_____。
(3)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本体:_____。喻体:_____。
【答案】(1)本体:叶子 喻体:波浪
(2)本体:杂草 喻体:海绵
(3)本体:蓝天和大地 喻体:蓝水晶
【解析】本题考查区分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比喻句,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三大元素构成。如(1)明喻。本题为“叶子”,喻体为“波浪”,喻词为“像”。(2)借喻。本体为“杂草”,喻体为“海绵”,无喻词。(3)暗喻。本体为“蓝天和大地”,喻体为“蓝水晶”,喻词为“是”。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1.用选文中的一个短语概括秋雨的特点。
【答案】端庄而又沉静

2.“这时候,雨不大出门”一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秋天时下雨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这时候,雨不大出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下得少的特点。
3.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答案】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特点,总领全段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这句话放在句首,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出了秋雨的特点“端庄而又沉静”,起总领全段内容的作用。
4.古人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但作者并不这样认为,为什么呢?[来源:学+科+网]
【答案】因为作者喜爱秋雨,认为秋雨能“纯净”人们的灵魂,能带给人们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它们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得到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她用自己充盈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有改动)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其“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 ,写出了其 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 ,写出了其 的性格特征。
【答案】大嫂、母亲 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能干、慷慨 老妇人 阅尽沧桑、宽容、豁达

2.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答案】(1)梨花一枝春带雨 (2)杏花春雨江南 (3)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筛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目,找出答案所在的段落,即可从文中筛选出原句作答。题目要求概括出春雨所描绘出的三幅画面,对应的正是第五、六两段的内容,第六段结尾“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可以看出作者描绘的是“梨花一枝春带雨”“杏花春雨江南”“小楼一夜听风雨”三幅春雨的图画。
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却“并不落寞”?
【答案】(1)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姗姗而来。

4.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表达了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是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