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运动的描述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9-25 08:5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若交流电的频率变小了而未被发现,则测得小车的速度值与真实值比较将(  )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解析:打点计时器打点的频率是由电源的频率决定的,且打点的频率等于电源的频率.当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当交流电频率低于50 Hz时,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将大于0.02 s,计算速度时如果仍按0.02 s,由v=可知,将导致测量出的速度值大于其真实值.
答案:A
2.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顺序,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按顺序写在空白处.
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
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并压在________下面.
C.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
D.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n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F.利用公式v=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A项中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B项中应将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放于复写纸的下方;D项中纸带上记录的时间Δt=(n-1)×0.02 s.合理的实验步骤为BAEDCF.
答案:交流 限位孔 复写纸 (n-1)×0.02 s BAEDCF
3.一辆小车沿一条直线运动,车上放着盛水的漏滴,每隔2.0 s滴一滴水,水在车行驶的路面上留下水滴的痕迹如图所示,图中还放着一把刻度尺,其零刻度线与O点对齐,若从小车通过O点开始计时,则当滴下水滴G时,小车运动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s,AH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0点开始计时到G时共有7个时间间隔,每个间隔为2.0 s,则总时间为14.0 s,AH段平均速度v== m/s=2.14 m/s.
答案:14.0 s 2.14
4.(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应是____________(填“交流4~6 V”或“交流220 V”),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频率50 Hz)时,如果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秒.
(2)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应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出A点到D点的距离是_________cm.
(3)由实验数据可得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6 V的低压交流电,如果每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5× s=0.1 s.
(2)刻度尺为毫米刻度尺,分度值为1 mm,故由图可知,AD之间的距离为4.20 cm,
(3)由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可以解出AD间的平均速度为:
vAD== m/s=0.14 m/s.
从图中可知AC间的距离为2.55 cm,故B点的瞬时速度是vB== m/s=0.13 m/s.
答案:(1)交流4~6 V 0.1 (2)4.20  (3)0.14 0.13
5.如图甲所示是用小车拖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试求:
图甲
(1)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2)在图乙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图乙
解析:(1)vB== m/s=0.26 m/s
(2)vC== m/s=0.30 m/s
vD== m/s=0.34 m/s
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答案:(1)0.26 m/s (2)见解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