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情景感知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2.掌握微粒的性质,以分子为例,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现象.用两个小烧杯装水(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加入少量的品红,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活动与探究:现象:品红在水中扩散,在冷水中较长时间才扩散均匀,热水中扩散更快(为什么) 看课本48、49的内容,回答
1.物质是由( )、( )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有哪些?(重点)
自主学习: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的性质: 思考:1、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分子吗?
2、用普通的显微镜能观察到分子吗?
3、那怎样才能看见分子呢?
阅读:用肉眼和普通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 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一百个,日夜不停,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活动与探究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溶液呈无色
结论:水 (能或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溶液变红。
结论:浓氨水 (能或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不能能活动与探究: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溶液仍为无色浓氨水BA酚酞溶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烧杯A中的物质没有挥发性,无法运动到烧杯B中。2、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思考:为什么晴天湿衣服比雨天干得快?
为什么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更快变红?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活动与探究:分别取50mL水与50mL酒精,把它们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100mL?现象:所得溶液体积不等于100mL, 而是小于100mL。(为什么?)1+1≠2?3、分子间有间隔。 取一支针筒,抽取一定量的空气,用手指堵出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另娶一支针筒内抽取相同量的水,用手指堵出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思考: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实验探究:水和空气的压缩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小固态 液态 气态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物理变化我们知道,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你能解释为什么吗?物质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和温度有关,受热时,间隔增大,遇冷时,间隔缩小,所以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思考:(1.)氢气和液氢都能燃烧,说明什么?
(2.)盐是咸的,糖是甜的,说明什么?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
分子具有4个性质:
1.质量和体积都 很小
2.总在不断运动,而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简记:两小一动一间隔,分子相同性相同课堂小结:链接中考:练一练,你会了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B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的选项是( )练一练,你会了吗
B(1)液氢和氢气都能燃烧;
(2)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3)盛酒精、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
(4)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5)一滴水有1.67?1021个水分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课堂练习:练习册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