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9-24 22:2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3.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重点)
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引入】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微观世界吧。
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你能解释吗?
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带着这样的问题,今天,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
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请认真观察,并描述到的现象。
物质
分子
原子
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
苯分子图像
扫描隧道显微镜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 粒子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分子、原子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猜猜看::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根据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认为分子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水分子自述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有什么现象发生?
观察与思考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分子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观察与思考1:
现 象
结 论
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 象
结 论
溶液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观察与思考3:
从这一现象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烧 杯 A 烧 杯 B
现象
解释
溶液逐渐变红
溶液不变色。
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有什么现象发生?
观察与思考
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品红溶液。请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能够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冷水 热水
实验: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液体体积是否为100mL
观察与思考
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分子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1+1竟然不等于2了!
1.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二、分子的基本特征
1.为什么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
40L的钢瓶中?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
得快?
3.为什么物质可以由固态→液态→气态?
4.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为什么会上升?
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课堂小结
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
课堂达标
1.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是( )。
A.水中放糖,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 B.大米中掺入少量沙子,沙子不见了
C.水中放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振荡后水变成了紫红色
D.一杯澄清的食盐水经蒸发析出了少量的食盐晶体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往10 mL酒精中加入10 mL水,充分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小于20 mL,其主要原因是 。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①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②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闭保存?
③25m的m3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 m3的钢瓶中?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