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三国鼎立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24 18:4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国鼎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 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
C.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 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那时,台湾被称为(  )
A. 夷洲 B. 琉球 C. 流求 D. 澎湖
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之常事”的说法。这两次战役是(  )
①巨鹿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 赤壁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官渡之战 D. 淝水之战
发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下列关于这一局面形成的评价,正确的是
A. 战乱频繁,严重的破坏了社会经济
B. 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 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
A. 208年,赤壁之战 B. 220年,曹丕称帝
C. 221年,刘备称帝 D. 222年,孙权称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主要的历史特点是:
A.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 D.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以下四张图片反映的是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  )

A. 赤壁之战 B. 淝水之战 C. 官渡之战 D. 长平之战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示意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国务院宣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以来,雄县、安新、容城三个县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实雄县历史悠久,东汉末年的袁绍与公孙瓒就曾在这里展开激战,争夺河北地区霸权。后袁绍举兵南下逐鹿中原,只可惜败于与曹操激战的(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是(  )
A. 蜀、吴、魏 B. 魏、吴、蜀 C. 魏、蜀、吴 D. 吴、魏、蜀
下列与三国历史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曹操虽然统一北方,但并不是三国时期的人
B. 曹丕称帝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C. 诸葛亮既生活在汉末也曾经担任蜀汉丞相
D. 孙权曾经派卫温到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曹操(55年一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借“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 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 基本统一北方
D. 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下列关于三国鼎立格局初步形成的说法有误的是(  )
A.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统一黄河中下游,实力一枝独秀
B. 刘备借荆州夺益州,拥天府之国进可攻退可守,实力奇虎相当
C. 孙权据江南,取岭南,鼎足江东,观天下之畔
D. 三诸侯会猎于吴,烧赤壁,定局势,三分天下局面形成
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指战役的影响是(  )
A. 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B. 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
C.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D.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地方是______;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的地方是______。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的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的______。

列举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读图《三国鼎立形势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C分别代表的政权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D、E两地曾发生过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它们分别是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请列举出魏、蜀、吴三国的建立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材料一: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 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 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A、B、C三国分别指的是哪三国?

(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指的是哪一场战役?在材料一(图中)的什么位置(答字母)?其中诸葛亮认为孙权“可以为援”指的是哪一场战役?









答案
1. D 2. A 3. C 4. A 5. D 6. D 7. B
8. A 9. B 10. B 11. B 12. B 13. D 14. D
15. D
16. 官渡;赤壁??
17.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18. 魏:曹丕;蜀:刘备;吴:孙权??
19. (1)A魏;B蜀;C吴。
(2)D官渡之战;E赤壁之战。
??
20.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答案为:
魏:220、洛阳、曹丕;蜀:221、成都、刘备;吴:222、孙权、建业。??
21. (1)魏、蜀、吴。
(2)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