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诗词二首河北省顺平县蒲阳镇一中 李孟华杜甫他是谁?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春望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 的五言律诗--《春 望》。 感时恨别、忧国思亲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第二招●
如何学习诗歌? 多读 ●第一招●
——读出诗韵多思——感悟诗意、品味诗情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找韵脚深心金簪春 望
杜甫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深
感时 花 溅泪 恨别 鸟惊心
烽火 连 三月, 家书 抵万金
白头 搔 更短, 浑欲 不胜簪划节奏悟诗意: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只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战火连绵不断,一直到了眼下的三月,(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头发早就百了,(因为忧国念家)变的越来越少了,抓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合作探究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山河依旧,国已不存。
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合作探究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合作探究假如以“家书抵万金”为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品诗情写了作者面对国破家亡、离乱伤痛的痛苦和感伤。
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词欣赏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词 以沉雄激越著称。但也有清新自然的词作。
宋孝宗淳熙八年,词人被奸佞中伤、弹劾以致罢官后闲居上饶,有机会充分领略黄沙道上的风景。写了一组清新俊逸、绰约自然的词。
《西江月》便是其中之一。西 江 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1、请给这首词划分节奏: 注意:不能划破句。
2、划出词的韵脚。读一读
做一做:3、找出词中的对偶句。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
清 风 / 半 夜 / 鸣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听 取 / 蛙 声 / 一
七 八 个 星 / 天 外,
两 三 点 雨 / 山
旧 时/ 茅 店 / 社 林
路 转 / 溪 桥 / 忽 西江月片片片蝉。年,片。前。边,见。
品一品
你最喜欢词中的哪几个句子?
为什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
“惊鹊”、“鸣蝉”似写动而实写静,以动衬静,乃神来之笔。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
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头忽见。”
遥远的“天外”
星寥落
散步的 “山前”
阵雨轻微
熟悉的乡村茅店近在眼前,
怎能不让人欢呼雀跃?思考: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词人被美妙的夜色所陶醉以及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拓展练习:
1、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清秀俊逸的写景散文。我是李孟华,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