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初中语文现代文自主阅读能力提升训练(方法指导+例文+问卷+答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19)初中语文现代文自主阅读能力提升训练(方法指导+例文+问卷+答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6 13:49:16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现代文自主阅读方法:
赏析重点词、关键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赏析重点句子(领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主旨句、修辞句、描写句、矛盾句、深化句、警示句等)。
分析文章构思技巧、语言特色、写作特色等。
围绕主旨谈感悟。
我心雀跃(批注例文)
“呀!那是太阳花!”此番偶然相遇,是我始料未及的,因而心中一阵雀跃。我万没想到能再与你重逢——我们别了太久、太久。
我静静地伫立,再不忍靠近,只愿用目光轻轻抚摸。六月的骄阳下,你那么平凡,可是在我的生命里,你又是那样不平凡!
你的点点香气,已将我的思绪带走。
小时候,你占据了前屋后院,在院子里挤挤挨挨,好不热闹!后来啊,又是造路,又是修房。你就一点一点地少去,一点-点地被剥离……等一切再次安定下来,就只剩下了一小盆花。很少很少,少得可怜。我开始仔细地看着你:你的叶很特别,是针形的,不比仙人掌的刺尖细,而是像缩小了几万倍的绿色“月牙”,弯弯的,十分可爱!好像少女醉人的微笑!你的花瓣宽而薄,不多.却锦簇在一起,只有一层,说不上如百褶裙的层层叠叠,只是就那样简单地开着。我看着你,又笑了。你啊你,怎么依然毫不收敛——红,依然红得那样热烈; 黄,依然黄得那样惹眼!如今想来,也奇怪,家中人都忙着,未曾有谁照料你,你怎么依然生得如此绚烂蓬勃呢?
也不知何时起,连那一一小盆也不见了踪影。到底是离开了,毕竟这里无人有拈花弄草的雅兴,可我总是不经意地望着你曾在的地方发呆……直到此时!
只有三朵,只是三朵,可是竟有三朵!两朵艳红,一朵赤橙。就这样“突装”我的眼,开在后院的土地上!我不禁嘴角上扬,你,依然是你,一直不曾变过,热烈又温暖;我,依然是我,一直在这里守候。
你说你,为什么那么淘气呢?来了又走,去了又回,是为了重返广博的大地吗?你说,你为什么红得那样热烈呢?不惜燃烧生命,也要精彩地活一场吗? 你说,你为什么总澎湃着无比的生命力呢?你是否就是太阳的使者,要向世人展现生命的张力与伟大吗?
我这才恍悟,这番重逢,不是偶然,是必然!我早该想到,你一定会回来,总有一天,又是花开满院的盛夏……
我心为那片绚烂雀跃。
点评:作者选择一丛无人关注的太阳花作为描写对象,选材小立意深远。小小太阳花的坎坷经历对于它们来说,可谓灭顶之灾,但是它们依然用残存的生命,执着炽烈地在火热的六月绽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太阳花顽强生命力的歌颂与赞关。文笔细腻优美,尤其是第二人称的运用,直抒胸臆,情感真实。另外首尾呼应并点题,全文结构浑然一体。
*先声夺人,以惊叹句开头,引出描写对象。
*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以时间顺序,写出太阳花美丽多姿以及坎坷不平凡的经历。
*细节描写,细腻传神,细致地描绘出太阳花的可爱迷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文采。
*数字反复,突出太阳花顽强开放的姿态,为下面揭示其精神埋下伏笔。
*第二人称,直抒胸臆,表达“我”对太阳花顽强生命力的歌颂赞美。
*结尾点题,点明主旨。
什么是个好
什么是个好?亲人都是好。感谢那些伴我成长的亲人们,带给我温暖,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集冷的秋季。
金桂飘香·温暖四溢
秋风阵阵吹,吹得树叶“沙沙”的响,吹得我瑟瑟发抖。一夜之间吹开了几树金桂。
外婆乐呵呵地拉着我去摇桂花,在树下铺了几张毯子,自个儿首先站上去抱着树干使劲地摇。我因为怕冷,站在一旁不愿加人。经外婆儿番劝说,终于上前,我抱着桂花树租大的枝干用尽力气摇,金桂纷纷落下,落了满身,落了满地,仿佛一阵突如其来的桂花雨。
桂花树在风中笑着,外婆笑着,我也笑着。那一刻,我发现无论是身体还是内心都温暖起来了.秋季不再严寒。
外婆,谢谢你带来的温暖。
银杏落地·温暖降临
秋日里,家门前的两棵银杏树落得一地金黄。
母亲同我一样喜爱大自然。她似乎比我更喜欢那片“金黄色的地。”严寒的秋日里,我与母亲裹着棉衣行走在银杏叶中,我们时而坐下,时而倚靠着树,时而背靠背坐在软软的落叶上。有时母亲会讲起落叶的故事,有时我们会一起数树上剩下的叶子,秋风肆意地刮着,而我的身心都已不再寒冷。
和母亲共度的每一个秋季都是温暖的。
母亲,谢谢你带来的温暖。
红枫似火·温暖无声
又是一年秋季,秋风飒飒。我裹紧了外套。
父来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今年的秋,显得格外的长。没有父亲在身边的秋格外的冷。数日后,我收到了父亲的一封来信,那是个漂亮的牛皮纸信封,里面放着一片火红的枫叶。信中写道:“囡囡,天冷了。爸爸不在家,注意保暖。”父亲便是这样,14个字就能将我冻得发抖的心捂暖,变得像那片枫叶般火红炙热。
父亲,谢谢你带来的温暖。
外婆,母亲,父亲,我的生命中是有了你们才有了幸福,我的秋日里也正是因为有你们,才变得温暖。
金桂一年年地开,银杏一天天地落,枫叶一个秋天又一个秋天地红。
你们带来了温暖,永恒。你们都是我生命中的好!
母亲的来信
[苏联]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qiào)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尽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象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chuāi)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
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两个邮递员
王安忆
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每当谁家有汇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殷地叫着,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说:“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在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的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我出了新书,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假如他喜欢我的书,我会很高兴。他接过书便欣喜而温文地道谢。有时候,我从外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只在万不得已时,他才对我说话:“王安忆,你的挂号我交给你家邻居了。”当我要谢谢他时,他便红了脸逃跑似地骑车走了。
后来,他不再来了,接替他的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帽沿压在眼睛上,英俊的脸上发出一些青春痘。人们见了他就问道:“那个小孩怎么不来了?”他说:“对了,他不来了。”人们便惋惜地说:“那孩子多么好啊!”毫不掩饰对那男孩的怀念,却也并没怎么使他难堪。他总是每日两班按时来送信,有时候会把一叠信交给某个顺路的居民,请他帮忙捎上去,挨家发一发。如那人稍有难色,他就说:“帮帮忙啊!”有挂号和汇款时,他便在底下声嘶力竭地叫喊,一声比一声紧,催命一般,等人气喘吁吁拿了图章赶下来,他就埋怨道:“我这样叫,难道你还听不见吗?”有一回,我盖了图章,他将挂号递给我时问道:“你是王安忆?”“是的。”我说。“那你是政协委员啦?”他很激动似地嚷,然后又正色道:“那你对我们的工作提提意见?”过后,在马路上或弄堂里遇到他,他就会大老远地喊道:“政协委员,今天有你的信,放在你的信箱里了。”或是:“政协委员,今天没有你的信。”还有些时候,则说:“政协委员,上班去啊!”我被他喊得十分难堪,要制止他,他却已一溜烟地快乐地骑远了。有一次,他在递交了挂号信件时又一次要我给他的工作提意见,我就夸了他一句,不料他立即兴奋地说道:“那你给我写一篇报道。”他的很黑的眼睛在帽沿下闪着亮光,令人很不忍心拒绝他,可是却从心底里觉得这报道写起来有些困难。
现在,我们这里的邮递员又换了一个白净的圆脸的女孩,说话很害羞,工作也负责,我问她:“新来的?”她小声说:“已经来了两个月了。”我不由得想:她是多么年轻啊!没有人问她那样的问题:“那男孩怎么不来了?”而此时我却想起了那第二个邮递员,遵他嘱咐写了这篇东西。希望他喜欢。
本文写了三个邮递员,为什么却以《两个邮递员》为题?
假如你是第二个邮递员,看了这篇文章,会引发哪些思考?
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现代文自主阅读方法:
赏析重点词、关键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有特殊含义、重要意义的词)。
赏析重点句子(标题句、领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主旨句、修辞句、描写句、矛盾句、深化句、警示句、特殊表达方式句等)。
分析文章构思技巧、结构特点、语言特色、写作特色等。
总结全文大意,理清文章线索,分析人物形象,围绕主旨谈感悟,针对某点谈启发。
我心雀跃(批注例文)
“呀!那是太阳花!”此番偶然相遇,是我始料未及的,因而心中一阵雀跃。我万没想到能再与你重逢——我们别了太久、太久。
我静静地伫立,再不忍靠近,只愿用目光轻轻抚摸。六月的骄阳下,你那么平凡,可是在我的生命里,你又是那样不平凡!
你的点点香气,已将我的思绪带走。
小时候,你占据了前屋后院,在院子里挤挤挨挨,好不热闹!后来啊,又是造路,又是修房。你就一点一点地少去,一点-点地被剥离……等一切再次安定下来,就只剩下了一小盆花。很少很少,少得可怜。我开始仔细地看着你:你的叶很特别,是针形的,不比仙人掌的刺尖细,而是像缩小了几万倍的绿色“月牙”,弯弯的,十分可爱!好像少女醉人的微笑!你的花瓣宽而薄,不多.却锦簇在一起,只有一层,说不上如百褶裙的层层叠叠,只是就那样简单地开着。我看着你,又笑了。你啊你,怎么依然毫不收敛——红,依然红得那样热烈; 黄,依然黄得那样惹眼!如今想来,也奇怪,家中人都忙着,未曾有谁照料你,你怎么依然生得如此绚烂蓬勃呢?
也不知何时起,连那一一小盆也不见了踪影。到底是离开了,毕竟这里无人有拈花弄草的雅兴,可我总是不经意地望着你曾在的地方发呆……直到此时!
只有三朵,只是三朵,可是竟有三朵!两朵艳红,一朵赤橙。就这样“突装”我的眼,开在后院的土地上!我不禁嘴角上扬,你,依然是你,一直不曾变过,热烈又温暖;我,依然是我,一直在这里守候。
你说你,为什么那么淘气呢?来了又走,去了又回,是为了重返广博的大地吗?你说,你为什么红得那样热烈呢?不惜燃烧生命,也要精彩地活一场吗? 你说,你为什么总澎湃着无比的生命力呢?你是否就是太阳的使者,要向世人展现生命的张力与伟大吗?
我这才恍悟,这番重逢,不是偶然,是必然!我早该想到,你一定会回来,总有一天,又是花开满院的盛夏……
我心为那片绚烂雀跃。
点评:作者选择一丛无人关注的太阳花作为描写对象,选材小立意深远。小小太阳花的坎坷经历对于它们来说,可谓灭顶之灾,但是它们依然用残存的生命,执着炽烈地在火热的六月绽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太阳花顽强生命力的歌颂与赞关。文笔细腻优美,尤其是第二人称的运用,直抒胸臆,情感真实。另外首尾呼应并点题,全文结构浑然一体。
*先声夺人,以惊叹句开头,引出描写对象。
*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以时间顺序,写出太阳花美丽多姿以及坎坷不平凡的经历。
*细节描写,细腻传神,细致地描绘出太阳花的可爱迷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文采。
*数字反复,突出太阳花顽强开放的姿态,为下面揭示其精神埋下伏笔。
*第二人称,直抒胸臆,表达“我”对太阳花顽强生命力的歌颂赞美。
*结尾点题,点明主旨。
什么是个好
什么是个好?亲人都是好。感谢那些伴我成长的亲人们,带给我温暖,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集冷的秋季。
金桂飘香·温暖四溢
秋风阵阵吹,吹得树叶“沙沙”的响,吹得我瑟瑟发抖。一夜之间吹开了几树金桂。
外婆乐呵呵地拉着我去摇桂花,在树下铺了几张毯子,自个儿首先站上去抱着树干使劲地摇。我因为怕冷,站在一旁不愿加人。经外婆儿番劝说,终于上前,我抱着桂花树租大的枝干用尽力气摇,金桂纷纷落下,落了满身,落了满地,仿佛一阵突如其来的桂花雨。
桂花树在风中笑着,外婆笑着,我也笑着。那一刻,我发现无论是身体还是内心都温暖起来了.秋季不再严寒。
外婆,谢谢你带来的温暖。
银杏落地·温暖降临
秋日里,家门前的两棵银杏树落得一地金黄。
母亲同我一样喜爱大自然。她似乎比我更喜欢那片“金黄色的地。”严寒的秋日里,我与母亲裹着棉衣行走在银杏叶中,我们时而坐下,时而倚靠着树,时而背靠背坐在软软的落叶上。有时母亲会讲起落叶的故事,有时我们会一起数树上剩下的叶子,秋风肆意地刮着,而我的身心都已不再寒冷。
和母亲共度的每一个秋季都是温暖的。
母亲,谢谢你带来的温暖。
红枫似火·温暖无声
又是一年秋季,秋风飒飒。我裹紧了外套。
父来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今年的秋,显得格外的长。没有父亲在身边的秋格外的冷。数日后,我收到了父亲的一封来信,那是个漂亮的牛皮纸信封,里面放着一片火红的枫叶。信中写道:“囡囡,天冷了。爸爸不在家,注意保暖。”父亲便是这样,14个字就能将我冻得发抖的心捂暖,变得像那片枫叶般火红炙热。
父亲,谢谢你带来的温暖。
外婆,母亲,父亲,我的生命中是有了你们才有了幸福,我的秋日里也正是因为有你们,才变得温暖。
金桂一年年地开,银杏一天天地落,枫叶一个秋天又一个秋天地红。
你们带来了温暖,永恒。你们都是我生命中的好!
点评:
1.标题醒目。全文用三个结构相似的小标题来设置全篇,较好地体现了“温暖就是好”这一主题。
2结构清晰。文章开门见山,用设问的方式开头“什么是个好?亲人都是好”,再揭示主题,亲人带给“我”温暖。文章主体部分从外婆、母亲、父亲三个人的角度阐述亲人带给“我”的温暖。结尾部分点题,点明中心。
*设问方式开头,引出下文对亲人的描写。
*景物描写,为下文表现外婆带给“我”欢乐做铺垫。
*点明主题,外婆给“我’带来温暖
*排比,描写母亲和“我”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点明主题,母亲给“我”带来温暖。
*语言描写,具体表现父亲给“我”带来的温暖。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父爱给我带来的强烈感受。
点明主题,父亲给“我”带来温暖。
*排比,总结上文,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母亲的来信
[苏联]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qiào)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尽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象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chuāi)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
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母亲的来信总是千篇一律的“自己身体好”嘱咐文卡保重的话,或者说别人家的生活琐事。文卡认为母亲的生活趣味不高,对母亲的信件已经近乎麻木甚至不屑一顾,他不理解母亲的心。
母亲年岁大了,惦记着儿子是孤独寂寞的母亲惟一的安慰,她的“千篇一律“和“絮絮叨叨”是她爱儿子的一种方式,就好像和儿子面对面聊天。
这些表现文卡为自己考虑得多,为母亲考虑得太少。对比中,凸现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近乎特写似的镜头震撼了读者,更应该震撼了文卡(震惊、猛醒)
两个邮递员
王安忆
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每当谁家有汇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殷地叫着,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说:“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在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的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我出了新书,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假如他喜欢我的书,我会很高兴。他接过书便欣喜而温文地道谢。有时候,我从外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只在万不得已时,他才对我说话:“王安忆,你的挂号我交给你家邻居了。”当我要谢谢他时,他便红了脸逃跑似地骑车走了。
后来,他不再来了,接替他的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帽沿压在眼睛上,英俊的脸上发出一些青春痘。人们见了他就问道:“那个小孩怎么不来了?”他说:“对了,他不来了。”人们便惋惜地说:“那孩子多么好啊!”毫不掩饰对那男孩的怀念,却也并没怎么使他难堪。他总是每日两班按时来送信,有时候会把一叠信交给某个顺路的居民,请他帮忙捎上去,挨家发一发。如那人稍有难色,他就说:“帮帮忙啊!”有挂号和汇款时,他便在底下声嘶力竭地叫喊,一声比一声紧,催命一般,等人气喘吁吁拿了图章赶下来,他就埋怨道:“我这样叫,难道你还听不见吗?”有一回,我盖了图章,他将挂号递给我时问道:“你是王安忆?”“是的。”我说。“那你是政协委员啦?”他很激动似地嚷,然后又正色道:“那你对我们的工作提提意见?”过后,在马路上或弄堂里遇到他,他就会大老远地喊道:“政协委员,今天有你的信,放在你的信箱里了。”或是:“政协委员,今天没有你的信。”还有些时候,则说:“政协委员,上班去啊!”我被他喊得十分难堪,要制止他,他却已一溜烟地快乐地骑远了。有一次,他在递交了挂号信件时又一次要我给他的工作提意见,我就夸了他一句,不料他立即兴奋地说道:“那你给我写一篇报道。”他的很黑的眼睛在帽沿下闪着亮光,令人很不忍心拒绝他,可是却从心底里觉得这报道写起来有些困难。
现在,我们这里的邮递员又换了一个白净的圆脸的女孩,说话很害羞,工作也负责,我问她:“新来的?”她小声说:“已经来了两个月了。”我不由得想:她是多么年轻啊!没有人问她那样的问题:“那男孩怎么不来了?”而此时我却想起了那第二个邮递员,遵他嘱咐写了这篇东西。希望他喜欢。
本文写了三个邮递员,为什么却以《两个邮递员》为题?
(前两个邮递员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文章通过对他们之间的对比描写,来表达作者对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世故的处世方式的委婉批评的主题(表达作者对耐心的工作态度和纯真的处世态度的赞美也可)。第三个邮递员与这一主题无关,在文中只起引发写作动机的作用)
假如你是第二个邮递员,看了这篇文章,会引发哪些思考?
(提示:能从工作态度、处世方式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体现他工作认真、耐心、细致、周到、负责——单纯、质朴)
对比中作者的褒贬判然分明。
作者不忍心拒绝,但他的工作有些粗糙、不负责任,没给作者留下良好印象,甚至他世俗世故的处世方式令作者有些反感,所以作者感到很困难。